编者按: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并且立即行动起来加以贯彻落实,把一号文件变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
如今,各市根据当地情况纷纷提出了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发他们的好思路好做法。
太原市:切实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本报太原2月27日讯(首席记者 魏贵富)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太原市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决定进一步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适当向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打造集约化育苗基地和高标准的设施蔬菜建设园区,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的保障功能,努力提高省会城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健全工作机制,探索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推出制度。
——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全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做优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实施环省城 “菜篮子”工程,建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大同市:全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本报太原2月27日讯(首席记者 魏贵富)全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这是大同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安排部署。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计划。2012年,大同市将与瑞克斯旺种子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建设全市设施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种苗生产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高科技项目,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市计划扶持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10家,发展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0家。
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将建成 “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达到95%以上,在全市“一村一品”96个重点村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点。实施全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1万户,辐射带动农业科技户10万户,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000名。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民。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农民23万人。
其中,开展农村适用科技培训10万人,开展农民外出务工引导性培训10万人,开展退耕还林科技。技能培训5000人,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培训2万人,开展农民创业培训5000人。
晋中市: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
本报太原2月27日讯(首席记者 魏贵富)晋中市以一号文件为动力,决定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晋中市计划充分发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人才和科技力量密集优势,坚持公益性服务和利益共享服务结合、产学研结合、把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
该市抓住科技部命名榆次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部命名太谷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把榆次、太谷、平遥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争取中央和省里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该市还提出,建设好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区,打造科技高地;围绕晋中的优势产业建立研发中心,争取更多的标准制定权和技术质量话语权,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在此基础上,保证农业科技投入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大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用优厚的待遇稳住科技队伍,用利益机制壮大科技队伍,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