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大同南郊:“四区”战略引领转型提速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4/6 11:21:18

    这些日子,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十多名镇领导异常忙碌。他们走村访矿,一边摸清所属村庄的“家底”,一边调查辖区内燕山、四台沟和马脊梁等同煤大矿的蔬菜市场和煤炭产业下游项目,在全镇拉开了山区蔬菜大棚建设、沉陷区治理搬迁、转型项目建设的大幕。
    这是南郊区争当全省转型跨越排头兵、“再造一个新南郊”,上下齐行动的一个真实写照。
去年,该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7.4亿元,这已是他们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省之首。今年,在锁定新的经济指标的同时,该区提出率先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区、转型跨越引领区、城乡统筹样板区以及和谐社会示范区的转型跨越目标,力争全年财政收入达到94.43亿元,增幅达到22%。
    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三月,大地回春。南郊区各项工程建设便开始陆续上马,区、乡、村三级的路网建设再次拉开序幕。2012年,该区将斥资11477万元,完成6.2公里长的南肥线公路改造工程、大石线五一桥至鹅毛口段11公里公路改造工程以及五一桥危桥修复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早在2010年,该区就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所、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等“五个全覆盖”。去年,在全省新“五个全覆盖”动员会后,该区更是将此作为主要工作全力推进,计划两年圆满完成。目前,该区70个村的街巷硬化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便民连锁商店已完成50%的覆盖任务,26个村的农家书屋工程全部展开,其余各项工作也正在陆续推进。
    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农村面貌,该区以农村连片整治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投资1800万元,完成平旺、西韩岭和马军营3个乡17个村的净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完成大路辛庄、辛寨、落里湾、墙框堡和杨家窑5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目前,各项工程正有序开展,力争年底全面竣工。
    现代农业发展惠泽百姓
    自2011年始,在贷款扶持和部分财政贴息政策的促动下,南郊区就规划建设了1个区级万栋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3个乡级千栋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投资3.5亿元,新建温室大棚3000栋。投资力度、发展速度均位居大同市第一,成功步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区行列,为农民稳定增收开创了一条新路。
    畜牧业的腾飞是该区“一县一业”建设的最大亮点与优势所在。2011年,该区引资1.8亿元,新建了全省规模最大、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管理水平领先的四方高科奶牛养殖园区。 随后,新世纪奶、和谐和冠鼎等十多个奶牛规模养殖园区的配套设施相继完善,全区畜牧业逐步迈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到去年年底,全区奶牛存栏达到2.2万头,同比增长了10%,规模总量继续领先全市。年内,该区将继续引进新项目,并做好御东万亩生态养殖园区的各项工作,将其打造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顶级园区,实现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突破1650元。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如今,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生产格局在南郊已基本形成。仅夏进乳业、华晟果蔬和百花园花卉等15家龙头企业,每年可创利税7000多万元,可辐射带动周边14万农户生产,并安排就业1.3万人。
    好项目在工业园区落地生根
    从2004年开始,该区先后引进了同煤集团、国投集团等大企业的9项重点工业项目入驻塔山工业园区,总投资达到了126亿元。如今,该园区已成为支撑南郊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基地。通过塔山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区积极引导区外企业向园区搬迁集中,如引进大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总投资4.3亿元,建成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吨的同时每年还可发电2亿千瓦时。
    目前,大项目、好项目已是南郊转型跨越的支撑和依托。仅2011年,该区就新上、续建各类项目33个,总投资258.3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就达到26个。今年该区的项目更是出类拔萃:60万吨甲醇项目、100万吨尿素项目、益丰博览城工程等六个项目的投资均在30亿元以上,庞大汽车园林文化广场续建工程、平旺亚太国际广场等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的服务类项目也在五个以上。
    另外,南郊区把2012年作为全区的“招商引资年”,并下达了具体任务,制定了考核机制,要求各乡镇要围绕优势产业,紧盯产业链缺项招商选商,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集团,至少新上一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转型标志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到位率和签约履约率,争取各大项目落地生根。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白星星 通讯员 鲁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