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太原市: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7/2 17:42:42

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坚持完善交易规则、规范交易流程、强化交易监管,加快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不断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规范化建设落实落地

一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开展以来,严格落实整省试点方案要求,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列为市领导主抓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并确定为民生实事清单内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完善制度抓落实。按照“六统一”的运行机制,制定交易办法、明确交易品种、细化交易流程,从制度上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开展。

三是健全体系抓落实。2017年全面启动交易体系建设工作,搭建市级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建立10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成立监督委员会,清徐县、娄烦县均以政府文件明确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古交市经编办批准成立了专门的交易机构。设立51个乡级交易站,配备363名村级联络员,基本构建了“市、县、乡、村”多级联动、互联互通、有机衔接的服务体系。


二、完善保障机制,推动规范化运行走深走实

一是广泛宣传培训。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相关业务作为各级农经干部、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三资”监管等培训的重要内容,印发制度汇编、宣传彩页,广泛宣传和动员村集体、农户、各类涉农主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主动支持、积极参与。组织县乡基层干部赴省内先进县区观摩交流,拓宽思路、学习经验,着力提升人员专业水平。

二是分类施策规范。指导县区按照城中村、城郊村、纯农村等类型分类施策,强化进场意识,明确入场规则,确保应进必进、能进则进。万柏林区规定,所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全部进入平台;晋源区探索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平台线上流转。

三是制定负面清单。禁止产权不清晰、存在未决纠纷、改变土地用途、不符合环保规划要求、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等项目进场交易,对交易有关信息及时审核、及时发布,接受社会实时监督。


三、完善运行机制,确保流转交易规矩规范

一是试点引领带动。2023年,万柏林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试点,该区严格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完善制度办法、细化交易流程、优化交易品种、明确交易限额,制定了“十备六审三把关”工作机制,有力有效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应进尽进”。截至目前,在省平台公开交易58笔,成交金额6446.34万元,在全省全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全面推广应用。按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整省试点部署要求,全市上下联动,迅速开展省级平台实操演练、账号启用、项目披露、挂牌交易等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晋源区在省平台成交10笔、成交金额1161.71万元万元,尖草坪区成交1笔、成交金额17.45万元,古交市拟挂牌3笔、金额50万元。

三是发挥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流转交易平台公开竞价功能,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万柏林区西铭村331.21亩集体多年闲置土地挂牌流转,为村集体增收67.55万元。晋源区北堰社区挂牌底商出租项目,以780万元/年成交,溢价率达到8.3%。尖草坪区西关口村采购交易项目有效为村集体节约了成本。


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三资”监管互联互通

一是规范合同管理。在“清化收”专项行动中,共整改问题合同1.5万份,有效纠正了承包期过长、四至不清晰、合同底价过低等不规范行为,督促整改了一批口头合同、口袋合同,推广使用全省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推动村集体合同到期资源资产在流转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新签续签、登记备案。

二是制定指导地价。小店区、尖草坪区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根据各村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等因素,综合考量不同地类和土地质量,合理制定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指导地价,为集体资源资产交易提供依据。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探索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信息录入“三资”监管平台,合同到期自动预警提示,自动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挂网公示,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交易行为闭环管理。
 

来源:厅政策与改革处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