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评论

煤企投资高速路的样板效应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5/28 11:31:55

    上周,省内七家煤企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是一个好消息,可以说是解了省交通运输厅的燃眉之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还是办好“两件大事”,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好“钱”的问题,倘若资金没着落,那么一切都将成空谈。如何找到足够的“钱”或者说实现多元化融资呢?
    走出去招商引资是一条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在这方面,我省可以说成绩斐然。仅2011年,全省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就达到2.71万亿元。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博会上,我省签约240个项目,总投资1553.4亿元人民币,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在第八届文博会上,山西展团又签约38个项目,协议融资总额77.408亿元。今年是我省的项目落实年,可以预见,未来我省定会有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进入日常生产,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巨大日常融资需求也将会出现,对此,仅靠银行融资显然不足,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备选项吗?
    通过仔细分析此次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笔者发现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此次融到的资金来自省内,并    且是从企业融到的,而非银行。这说明通过对内招商是可以实现融资的,银行并不是唯一渠道。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31日,山西省金融机构存贷差已逾1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资金“躺”在金融机构里“吃”利息,却未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是一种“浪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潜力。那么,如何将这种潜力转化出来呢?此次高速公路建设融资之所以成功,应是个样板。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紧抓对外招商引资不放松的同时,必须未雨绸缪,进行金融创新,要加快步伐去构建一个能将本省巨额存量资金转化成资本的平台,开辟出一个基于市场的,能为更多企业共享的融资渠道和平台,这不仅对解决当前我省企业以及即将落户我省企业的日常融资需求,具有直接的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我省走出去招商也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雷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