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评论

忻州质监强监管促发展见实效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9/15 11:38:42

《特种设备安全行》系列采访报道之十八 
忻州质监强监管促发展见实效 
 
 

近年来,忻州市质监局紧紧围绕“遏事故、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这条工作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深化专项整治,全力保障了忻州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连续12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防线

安全工作永无止境。近年来,忻州市质监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省政府“三个绝不能过高估计”、“三个敬畏”的要求,正确分析判断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全市安全综合管理工作中,在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上下功夫,构建起了一道有效的安全监管防线。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质监部门的职责所在。在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指标考核体系,年初与各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忻州市质监局又与各县(市、区)局(分局)及相关科室、检验机构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为了切实履行好监察职能,贯彻好省局、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该局每年都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年度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计划,明确各级安全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保证全年安全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位。在日常监管中,市、县质监局在内部又进行分片负责,定人、定位、定责,实现监管“全覆盖”。工作中,质监部门把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作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关键紧抓不放,每年都要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督促企业内部层层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并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定期自查,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水平,保证了安全目标责任网络体系在企业的延伸。

二、突出重点整治,不断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成效

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是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忻州市质监局结合全市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开展土锅炉、电梯、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等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开展对土制特种设备的排查治理。土制设备使用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忻州市质监局一直将“土锅炉”等土制设备的整治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监管部门推动,将监管责任延伸到乡镇及部门,形成监管的强大合力。如静乐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取缔了14所学校使用土锅炉,统一更换了电蒸锅;保德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的方式为全县28家油枣加工厂更换正规厂家生产的蒸汽锅炉。近两年,共取缔改造“土锅炉”173台。

(二)坚持开展气瓶专项整治活动不放松。忻州市质监局创新工作思路,把气瓶安全整治作为全市系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及民生工作的重点,本着先易后难、先查处后规范的方法,积极推进全市气瓶整治工作。首先是加强对气瓶使用登记、充装、检验、报废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落实相关安全责任;其次是加强对“螺丝瓶”及问题气瓶的查处力度,全面禁止“螺丝瓶”的充装和使用;第三是大力推广气瓶电子化管理。通过召开全市气瓶电子化管理现场会,推进工作进展。市质监局随时将进展情况和相关建议向市政府进行汇报,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22家液化石油气气体充装站已实行了电子化管理,全市加装信息码气瓶达到近8万只,淘汰、置换超期报废液化石油气气瓶约2万只,极大地消除了隐藏在身边的安全隐患,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安全利益。目前,全市又开展了集中处理报废气瓶的专项行动。

(三)坚持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燃爆事故发生后,忻州市质监局立即行动,在全市开展了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10家使用单位的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了排查。与此同时,市局组成9个督查组对各县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忻州市质监局对区域性问题也给予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多次制订方案专门进行重点整治。如针对定襄法兰制造企业使用的起重机械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较多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压力管道及其元器件的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对产业集群的监管机制,通过省、市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定襄县建立了省级法兰检验中心,方便了定襄县的法兰监检,为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打造了平台。

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形成了企业自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跟踪检查、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以及互查和抽查相结合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多元共治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三、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基础

长期以来,忻州市质监局一直把提升检验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作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构筑了一道安全“防火墙”。

(一)不断提升检验能力水平。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去年投资90余万元租赁改造了检验场所,面积由原来300m2增加到1777m2,检验检测范围由原来的27项增加到31项。近年来,该局还先后投入约300万元,购置了320多台件检验检测设备,其中投资52万元完善了锅炉能效测试设备;投资51万元新增了公共管道检验设备;投资30余万元购置了安全阀校验台和水质检验设备;投资16万余元更新了检验信息平台和设施,使检验、监察平台完成了对接,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落实好技术机构检验把关责任、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加大对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该局坚持把“加强安全培训,强化‘红线’意识”作为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加强对监察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近3年,累计举办培训班73期,培训人员4571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化网络,完善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将特种设备分布、运行状况全部建立电子档案,并录入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同时,在设备建档的基础上,将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检查的内容不断充实到设备管理档案,及时更新设备信息,通过安全监察平台和检验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特种设备的动态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起到设备运行预警、预报、风险研判的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工作中推行安全例会、问题约谈、企业承诺、挂牌督办、督查督导、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等一系列措施。对全市所有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推行了安全生产承诺制、法人约谈制、首问责任制,并按照省质监局和市政府的要求,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和安全培训教育、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步入了责任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消除。

安全监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忻州市质监局将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进一步抓实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为全省、全市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再立新功。

(王俊琳 王文平)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