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本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晋企业行》太原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
得知记者要来采访,该公司董事长岳俊斌早早就做好相关安排,带领采访小分队,一边参观生产车间,一边介绍企业现状。
来之前,记者作了充分准备,也了解了该企业的“前世今生”。该公司前身为太原制药厂,始创于1958年,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制药“四大家族”企业之一。然而,因历史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太原制药厂在2002年宣布破产。2003年岳俊斌携巨资进入该厂,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并于2004年成立了现在的公司。
据岳董介绍,目前,该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公司拥有233个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其中115个品种规格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难老泉”、“维宁”和“福尔”等品牌享誉全国。公司于2010年3月还被评为“中国药品生产企业五十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太原市制药行业重点企业之首,省内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全国知名的制药企业。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厂房和钢结构的临时建筑,让记者对岳董的介绍产生了疑问: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中,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吗?
看到记者疑问的眼神,岳董停顿了片刻说:“厂房的改造,目前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一方面,省药监局要求,在2013年之前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制药企业必须完成新版的GMP认证,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厂房建设要达标;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却无法进行厂房改造。”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头雾水的记者追问到。
岳董苦笑道:当初,我们在对太原制药厂进行资源重组时,通过省国资委挂牌,依法买断了该厂的固定资产,包括房产等,可土地手续却没有变更到我公司,形成了企业改制的不彻底,八年多了都没有解决。所以,现在我们没有权利在土地上重新建设和改造厂房,这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诸如房产过户、银行融资、企业上市、更大规模发展等。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现在该企业生产的药品,前景很好,在今年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国各省招标中,该公司中标药物的品种规格居全省药品生产企业之首;在市场上,该公司首研产品曲克芦丁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品,目前供不应求,甚至出现单品种产值过亿的良好势头;舒血宁注射液、祛腐二香栓、小儿布洛芬栓等常用药品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受土地问题的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也只能暂时“搁浅”。
尽管如此,岳董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仍充满信心:“十二五”期间,公司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中,产销突破十亿元,实现普药做精、新药做大、特药做好、企业做强;使传统产品新型化,新型产品规模化,规模产品先进化;打造一个以现代中药制剂为龙头,具有治疗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两大系列特色药品的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为保障百姓健康、重塑太药辉煌、再造一个新山西而不懈努力。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一方面具备良好的市场生存能力,前景广阔,一方面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困难重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那么,如何给民营企业创造 “软”“硬”皆适的生存环境?这是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大招商”“招大商”,都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
记者认为,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给民营企业以生存壮大的空间,民营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不可取代的新生力量。本报记者 王秀萍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