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热点聚焦

这个冬天特别“冷”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1/21 10:42:42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挤出泡沫的过程。随着“拐点”与“观望”代替了“地王”和“抢购”,行业的寒冬也近在眼前。市场如此,股民投资之路又该如何走呢?山西证券的资深分析师平海庆,通过分析A股106家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情况,为投资者支招。
    上市房企集体“喊冷”
    今年的房地产行业,没有小阳春,没有金九银十,销售持续低迷。楼市调控不松绑、上市房企以价求市、地产公司收入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均减缓。“房地产市场今年走得很艰难。”平海庆说。
    前三季度,受销售投入增加、通货膨胀、融资成本上升因素影响,地产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同比上升,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降。除毛利率略升外,行业收益率水平、净利率、资产回报率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106家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40.15%,较2010年上升2.3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5.40%,较2010年下降0.9个百分点;总资产回报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现金流看,10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三季度末筹资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45.96%,表明在紧缩货币政策下,行业筹资能力显著下降。加上商品房销售极度低迷,导致106家公司期末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3.27,为近3年来最差。
      同时,受销售回款减少、银行信贷收紧的影响,行业负债水平继续上升,106家上市公司净负债率为67.97%,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而资产负债率、有息负债率也高达72.41%、112.79%,行业偿债风险继续加大。
    不过,平海庆也告诉记者,106家上市公司三季度末拥有现金2071亿元,而短期有息负债为997亿元,所以行业短期偿债风险不大。
    大中型公司“粮草”较足
    整个行业不景气,经历“寒冬”在所难免。但相比之下,大中型公司由于背景深厚、现金充裕、融资能力强、未来业绩锁定性强,所以过冬“粮草”要稍足一些。
    通过对比106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变化表,平海庆表示,在房地产行业受到调控的2008年、2010年、2011年中,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速比未调控时下降约10个百分点,且大中型公司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小型公司。
    营业收入方面,106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13.21%。30家大中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67亿元,占行业收入的70.46%,为2006年以来最高。净利润方面,106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2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283亿元,同比增长9.92%。30家大中型公司净利润为213亿元,占比为75.40%,较2010年略有上升。“从收入与扣非后净利润增速看,大中型公司均快于小型公司。”平海庆肯定地说。
    通过对预售款的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大中型公司的情况好于小型公司。房地产分析,三季度末,106家上市公司预售款达到4278亿元,同比增长43.68%。大中型公司预售款达到3520亿元,同比增长49.9%。大中型公司预售款增长明显快于小型公司。而从业绩锁定性看,106家公司前三季度预售款占2010年营业收入比重为123.65%,大中型公司为148.91%,小型公司为69%,说明大中型公司2011年业绩锁定性较强。
     这个冬天特别冷
    谈到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平海庆并不乐观。他认为,销售下滑会使行业增长继续减速,银根紧缩将使行业负债水平继续上升,个别公司还可能因债务存在破产风险。“房地产行业的这个冬天特别冷”平海庆形象地道出房地产行业目前所处的境地。
     一方面,10月份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868亿元,与2010年10月的5877亿元基本持平,环比增加1168亿,货币政策确实有所放松。但相对前几个月新增的贷款,主要投向了铁路、中小企业、保障房等定向宽松领域,商品房开发领域新增贷款仍处于收紧状态。因此,对商品房开发的货币政策还没有转向。
    另一方面,房价目前正处于拐点向下阶段,行业限购政策如果放松,将使房价重回上涨轨道。但房地产调控是国家坚定的政策,对行业发展颇为敏感的平海庆认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会松动,行业政策短期内也不会发生转向。
     继续降价促销、以价换量、现金为王仍是房地产公司近期主要的销售策略,因此平海庆维持房地产行业“中性”评级。但他看好行业龙头公司的表现,继续推荐万科A、保利地产、金融街等大型房地产公司。 本报记者 王晓华 实习生 周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