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自2007年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省,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十一五”末,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不足20%上升至50%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分别下降22.66%、17.6%和13.9%,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分别下降22%、14%和13%的约束性目标任务。特别是去年以来,“十二五”规划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按照省委、省政府“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重点推进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的规划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强劲,态势良好,已经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由之路、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关键所在的高度共识。但发展的同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今年7月6日至7月22日,由我省有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赴11个市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一些企业的“用活煤炭资源,变废为宝”的实践虽已初具规模,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诸如“产业链低端化”、“只循环不经济”、“缺乏技术和市场标准”等因素制约,不少企业的循环经济,循环是能够循环起来,但循环不经济则制约了企业去循环。这种现象将使最先进的技术难以得到推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动力也就逐渐减弱。
我省去年底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作为第一产煤大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并举,推动全省的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大形势下,大力发展煤炭和煤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无疑在这条思路中承担起重要角色。以我省煤炭企业为例,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纷纷以打造“煤―电―建材”和“煤―焦―化”两条产业链而展开,这其中尤以“煤―电―建材”最为普遍。其思路是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3R)原则,以煤为基,通过利用煤矸石、煤泥和矿井水等伴生资源以及建综合利用电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煤灰等废弃物发展制砖、制水泥等建材产业,实现煤炭资源废弃物的“变废为宝”,最终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循环利用为重点,横向、纵向延长生产链条,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但由于在下游的建材产业环节,企业选择的大多都是将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副产物制砖或制水泥,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低端”之弊逐渐凸现。再加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忽略了市场的承受能力,产品规模的无序扩张,以致产品供大于求,带来新的资源、能源的浪费,出现了“循环经济不经济”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不高,有的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入,还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和关键所在予以重视,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支持措施不明晰;企业缺乏积极性,过于依赖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全省尚没有形成有效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着监督制约机制不够明晰的问题,尤其是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重点工作的检查不够,督办力度有待加强。同时由于鼓励和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在自主扩展和延伸内部产业链过程中,遇到一些政策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开展循环经济的考核,仅仅局限于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考核工作,考核面过窄,考核体系和任务仍然需要加强,尚未把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纳入对县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畸重型的产业结构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仍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煤炭、冶金、焦炭等资源原材料行业,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仍占较小比重,相当数量资源型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状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不够,先进适用的矿产开发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产业之间技术的协调性、关联性较低、循环经济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有些技术产业化周期长,有些项目循环而不经济,阻碍了循环经济项目在技术创新上的进一步发展。
我省一位专家介绍称,投资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经济模式,也必须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运行。这是因为生产者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都有在遵循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其它因素则是次要考虑的。但是,发展循环经济又不得不多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这会在很多方面增加成本。恰恰可能在短期内会见效慢,成本大,许多企业可能会为了短期盈利不愿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资。如果忽略了市场机制,过于依赖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经济的可行性也会出问题,循环经济模式也注定难以持久。同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上,企业应该着眼于自身实际,选择可实现自身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要走高端化路线。增加循环产业链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调动企业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资源废弃物的“变废为宝”,最终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共赢。
关于煤炭循环经济链条低端化的问题,省委书记袁纯清曾多次强调, 循环经济是基本路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要坚持“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企业应着眼于高端,走高标准之路。要以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现代化改造为手段,提升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安全化开发水平,夯实煤炭产业的发展之“基”。以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集团为主体,打造跨产业和跨区域的战略合作联盟。以优势煤炭资源配置为杠杆,强化对外部要素和项目引进的引导。以煤炭及煤焦副产品为对象,实现煤炭精深加工和清洁高效利用。以煤系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煤炭产业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为依托,打造新的产业业态。在做好做足煤炭文章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抓好粉煤灰、煤矸石、劣质煤、煤层气、煤系高岭土及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力争在煤基合成油、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煤焦油精深加工发展精细化工、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白炭黑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促进企业、园区、产业和社区的循环发展,使循环经济成为我省的基本产业模式和主导经济形态。本报记者 张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