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热点聚焦

小合作创出大效益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4 14:54:16

    2011年11月29日,山西迎来今冬第一场大雪。室外天寒地冻,哈气成冰。但在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振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混杂着泥土芬芳。整齐油绿的核桃苗,顶花带刺的小黄瓜,俨然寒冬里的“绿洲”。
    振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明星”之一。2008年以前,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如何解决村民生活问题成为孙家庄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头疼事。“是时候选出一个领头羊,带着大伙儿谋个出路了!”时任镇长的王俊德首先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石建忠,祖籍王炭咀村,早年盂县建筑公司职工,停薪留职搞个体经济,头脑活,主意多,是盂县家喻户晓的能干人。
    干村长?这个想法在石建忠还是很新鲜的。毕竟,他的饭店生意红红火火,正是赚钱的大好时机。然而,经不住大伙的撺掇,2008年,石建忠当选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村长。一上任,他就拿出了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开拓精神,广泛调研,为全村人找一条出路。最后,他把目光瞄向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以资金、土地等多种方式筹资入股,注册了盂县振盛种植专业合作社。
    每个大棚造价7万元,对于当时年均收入2000多元的王炭咀村村民,是一笔天文数字。钱从哪儿来?石建忠也犯了愁。在举步维艰的时候,恰好赶上了当地农行工作人员来调研。
    “我们初始是带着为农户发放惠农卡的想法去的。”盂县支行分管三农的韩良会想起当年的情景笑了起来,“但是发现当地合作社发展规划不错,而理事长石建忠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带头人,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可行。”经过充分调研,2009年,将该合作社列入了农行惠农金融服务试点,首次引入农户小额贷款推荐制度,采取“农行+农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为合作社约70户农户发放小额农贷110万元。
    “关键时刻,农行扶了我一把啊!”石建忠理事长在事后很久都这样感慨。
    2010年,为扩大发展,合作社引进了一种黑珍珠的西红柿新品种。小小的西红柿果实,光泽耀眼,黑里透亮,它不仅卖相好,口感好,而且无公害,营养佳。在当地只卖8元一斤的黑珍珠,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卖到48元一斤。菜价一直在涨,菜农收入却始终不见涨。石建忠理事长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们农行和山西最大的美特好超市进行农超对接,签订了农超对接的合作协议,我们先想到了合作社这些珍贵的黑珍珠!”农行人一直把石建忠的合作社挂在心上。
     2011年10月,在农行牵头下,该合作社与美特好超市签约,黑珍珠产多少,美特好收多少。少了中间环节,菜农的菜可以直接进入大型超市,收购价比市面高,菜农的钱包鼓起来了,市民也吃到了平价的新鲜蔬菜。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农超对接,降低商品的价格,促进商品的流通,构建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农行山西分行农户部主任李青这样说到。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通讯员 梁晨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