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商业

微信商圈:先天畸形的生意链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12/9 9:30:44

    “大早上来个福利,韩国洗脸刷,原装正品,低价出手。昨天好多人问我这个啦,快来抢吧,只有一箱回国,卖完近期无现货!”小文早上刚上微信就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小文说:“大清早的就看到这样的广告,真让人郁闷。”

    不仅小文如此,记者发现,身边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从早到晚都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原本作为社交平台的微信朋友圈由于涌入越来越多的商品广告而开始变为微信商圈,在这里,一条先天畸形的生意链正逐步形成。

    变质平台:

    让用户不堪其扰

    微信原本是一个私人化的社交平台,是朋友之间彼此关注,联络感情的地方。在朋友圈里,你传几张照片,我写几句文字,他在下面评一评,这样朋友之间能随时了解彼此的近况,让彼此的感情更接近。但是,最近朋友圈多了一项“新功能”。

    “美国瘦腿裤——告别水桶腰!告别大象腿!天然矿物科学原理自动发热,今冬火爆产品,大小量都接!”当这样的广告图文并茂地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时,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感觉有点“懵”,以为朋友的微信号被盗用了,其实不然,这是朋友圈中有人在开始做生意了。

    随着微信用户不断增加,很多商家嗅到这一商机,开始利用朋友圈给商品打广告。很多人发现每天只要打开电脑和手机,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朋友圈,全是一些商品信息。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小李告诉记者:“我的朋友圈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大卖场,各种商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唉!真该有人来管一管,要是任其发展下去,朋友圈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商品广告太多,感到特别烦,碍于是朋友又不好拉黑,真是影响工作和心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原本作为私人化的社交平台,由于涌入了太多的商业元素,开始变为商家追逐利益的场所。

    熟人营销:

    在朋友圈中变相逐利

    有人将那些在微信朋友圈中销售商品,做熟人生意的人称之为“微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拍照、上传、接待顾客、发货,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谈生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微商”们有着自己的营销模式。“我朋友是服装的一级代理,她与厂家直接签订协议;然后她将图片和商品信息发给我,我再上传到我的朋友圈;如果有朋友跟我联系要买某种商品,我就告诉她,由她直接发货。”山西大学在校大学生小严告诉记者。小严属于二级代理,也是兼职代理,她的工作就是在微信上及时转发有关商品的信息,一级代理根据她提供的客户,以交易成功量来给她提成。

    据了解,微信商圈里的一级代理与厂家建立直接联系,在确保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发展下级代理,下级代理无权与厂家联系。一般情况下,下级代理将一级代理提供的商品信息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以此在熟人圈中打开市场,获得客户。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熟人营销,即动用身边一切认识的熟人,将熟人变成购买自己商品的消费者。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展起来,这跟微信本身低门槛、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特点分不开。相对于淘宝,在微信上“开店”几乎是零成本,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微信账号。这对商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发展受限:

    “微商”之路难走远

    其实从微信商圈诞生之日起,这原本就是一条先天畸形的生意链。

    “在朋友圈中做销售,给人的印象原本就不好,感觉像是在‘杀熟’,商品价位太低利润太小,商品价位太高会招致反感,甚至会被朋友拉黑。”“微商”小玲说。据了解,每卖一件商品,“微商”能挣二三十元,但只要商品卖不出去,那赔的就不是二三十元了。

    不仅商品价位困扰着“微商”,他们还面临着市场狭小的问题。微信商圈从实质上来说就是朋友圈,朋友圈无法扩大,商圈发展也就受限。小玲还告诉记者,在微信上做生意,想要朋友增多,只能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来加人,但更多时候别人不会加你,所以市场难以做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在朋友圈中看到商品,冲着物美价廉购买,结果发现所谓的正品行货不过高级仿制品。在微信上买东西,只能看到商品图片,其他的商品信息一概不知,且没有第三方作保,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微信监管的空白,也让消费者处于维权劣势。

 

    伤钱更伤感情的生意经 


    一个原本私人化的社交平台,由于被有利可趁的商家利用,开始变得不再纯洁。商家通过“熟人营销”模式,在这里大念“生意经”。然而,这种“生意经”既伤钱又伤感情。

    在微信朋友圈中购物,除了可以看到有关商品外形的几张照片,商品的其他信息一概无从获得,商品质量很难保证。

    微信商圈中特有的一对一秘密询价模式,以及无法货比三家的缺点,让消费者很难清楚自己购买商品的价位是高还是低。这就决定了在微信朋友圈中购物商品有时是为了省钱但结果却是花了一笔冤枉钱反而更伤钱。

    不仅如此,很多商家利用朋友的信任大肆“杀熟”,大赚“昧心钱”。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碍于朋友情面不好退货,只能把苦水咽回肚子,很多人大呼“这伤的不仅是钱,更是感情。”

    在微信朋友圈上做生意,一件商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加伤害了朋友之情。因此很多朋友呼吁:还原微信朋友圈的本来面目,别把生意经念歪。

 

本报记者 王波 实习生 何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