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商业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深耕新时代党员队伍管理“责任田” 强化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加速度”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而党员队伍则是推动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精准施策,聚焦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六大建设,创新构建党员队伍全周期管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汇聚党员先锋力量,以问题为导向,从小切口入手,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创新构建党员队伍全周期管理体系 ,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稳正确方向,奏响举旗定向“主旋律”
平城区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通过建强红色阵地、深化政治实践、健全服务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建强红色阵地,夯实政治引领载体。 统筹整合工青妇等资源,升级改造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3个,丰富“红色影院”“党建书屋”“平城区光辉历史展厅”“家风家教馆”等区域矩阵。二是强化政治担当,破解民生治理难题。在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任务中成立36个临时党支部,建立“党组织前置研讨—党员包联动员—群众代表监督”工作机制。同丰社区利用闲置用房打造“五点半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托管难题,惠及居民300余户。迎宾街道老旧小区党员先锋队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居民称赞“党组织带着干,急难愁盼不再难”。三是深化党群联动,筑牢服务群众根基。针对个别党组织存在政治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不充分的问题, 推行“政治引领+服务融合”机制,建立党员服务积分与商家优惠、职务晋升挂钩制度。文兴社区联合辖区商户推出580项“红色惠享”服务,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4200小时,兑换商户折扣1.3万次,形成“奉献有回报、服务获认可”的良性循环。通过政治建设与民生实践深度融合,2024年群众对党组织满意率达98.4%,破解政治优势“转化不畅”难题。
二、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定期开展政治忠诚教育活动,借助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政治信仰融入党员思想血脉,确保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构建“区委党校主训+街道党校轮训+线上平台普训”三级教育体系。创新“情景党课”“红色基地研学”等教学模式,2024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42期,覆盖党员3.8万人次,区委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干部1583人次。部分基层党员在理论学习上存在走过场、学用脱节的问题,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特打造“智享平城”线上学习平台,党员参学率达98.6%,思想引领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打造线上线下双维学习平台,开展理论知识竞赛,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将理论武装与价值引领同行,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思想淬炼体系,破解理论学习“虚化空转”难题。
三、夯实组织基础,优化治理体系,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
平城区现有居民小区724个,小区基数大、治理难度高,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头雁领航”工程,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强小区治理核心头雁。深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构建“135”网格治理体系(1名网格长、3名专职员、5类志愿者),推动2876名党员下沉网格。以小区党建 “1+4”制度文件(“1”指《在居民小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实施方案》,“4”指《社区党组织运行指导细则》《小区党支部运行指导细则》《小区党支部书记管理办法》《在职党员进小区报到服务管理考核办法》)为支撑,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429个,并全部配备小区书记,经验做法在全省社区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做了交流,协调解决电梯加装、停车管理等民生问题2400余件。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站12个,引导快递员通过“随手拍”上报治理线索137条,组织覆盖力持续提升。同时开展为期一年的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攻坚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29个,区财政挤出5100万元进行局部“微改造”,为360个老旧小区全部落实优质物业公司,配建小区党群服务站325个,同步融入协调议事、邻里娱乐、幸福餐厅等便民功能。建立健全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的物业服务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和区财政兜底的物业考核奖补机制,“12345”物业投诉类工单较去年同期下降37.7%,小区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得以巩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难题。
四、弘扬优良作风,践行服务宗旨,当好为民务实“贴心人”
党的作风,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基层,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平城区针对存在的回应群众诉求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当先锋”行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建立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推行“两走五巡”工作法(走遍网格、走访重点户,巡安全、巡环境、巡矛盾、巡需求、巡落实),2023年化解矛盾纠纷1780起。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累计完成助老送餐、课后托管等“微实事”1.2万件。设立“党员示范岗”326个,选树作风建设标兵89名,党群关系更加紧密融洽,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五、严明纪律底线,坚持严管厚爱,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平城区将巡察监督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基层监督制度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村(社区)巡察纳入新修订的巡察工作规划,制定《关于高质量推进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的指导意见》《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工作计划》等,科学绘制巡察进度图,确定每年开展两轮对村(社区)巡察,每轮巡察不少于20个村(社区)。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纪律意识淡薄、作风不实的问题,建立“日常监督+专项巡察+群众评议”纪律约束机制,制定《党员履职负面清单》,明确6类30项禁止行为。推行党员组织生活“红黄牌”预警制度,对连续3次缺席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诫勉谈话。强化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参观市党纪教育基地1.2万人次,开展“家庭助廉”活动43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显著增强,破解作风建设“宽松软”难题。
六、健全制度规范,实施分类管理,激活队伍建设“新动能”
以往党员管理存在标准不统一、分类不精准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一是强化标准化管理,构建发展党员及党员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编纂《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制定党费管理细则,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质量标准和程序步骤,确保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党员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成立党员分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通过调研将40000余名党员精准分类,针对党员差异实施分类管理。运用“互联网+”管理流动党员,为待业大学生党员提供精准就业帮扶、引导退役军人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热情,并依据兴趣爱好,将离退休党员科学编入各党小组,包联困难党员,为老年党员送学。三是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健全党建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定期考核党建工作,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干有标准、评有依据、改有方向”,健全管理制度,推动党员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差异化施策、责任化考核,破解党员管理“粗放无序”难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时下,平城区通过六大建设协同发力持续深化党员队伍管理体系创新,重点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功能迭代,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也是新时代促进基层治理和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平城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平城实践锻造过硬先锋队伍,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城篇章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通讯员 贾美华 郭瑾
责编:吕彬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