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曾经流传的这样一句顺口溜是农村消费市场落后的真实写照。我省共有将近3万个行政村,居住着农业人口23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由于我省是个山区省份,村庄分散,人口分布不密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现如今,随着我省万村千乡市场和“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实施,便民连锁店不仅方便了农民群众购物消费,更有效保证了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商品质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
统一醒目的标志、宽敞明亮的店铺、物美价廉的商品、自选自购的购物方式,这就是农村便民连锁店带给农民朋友的全新消费体验。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等问题,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推动农村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有生力量。
偏远山区有“店家”
“以前俺这里是破台子、黑屋子。现在店铺面积扩大了,干净亮堂了,商品也丰富了,每天收入1000多元。”店主冯桂仁说。在阳泉市平定县西南部偏僻的下马郡头村口看到,一间农村便民连锁店不时有村民进出,有的在购买熟肉制品,有的在缴手机话费,热闹红火的销售场面一点都不次于城里的超市。
在山阴县玉井镇中心的一家“农家店”,墙白、棚白、地白、灯亮,一排排白色的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既有牙膏、毛巾、米、油、盐,新鲜的瓜果蔬菜,也有电风扇、电饭煲、服装等,价格与城里并无二样,顾客可随便挑选,如果不是店外的牌匾上写着“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的字样,真是让人恍如身在城市。
便利是许多村对于“农家店”、便民超市的直观感受,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如今也能在这里买到和城市同样质量的商品。
正在买货的村民王大妈乐滋滋地说,“过去村里的小食杂店不光房子破旧,卖的东西什么保质期呀、厂家厂址都没有,也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我们都是着急要用时才来买,也没办法,要买好一点,就得到城里。现在好了,城里的连锁超市开到了我们村里,别看这个‘农家店’、便民超市小,但东西跟城里的大商店一样,在家门口逛超市,省时、省钱、省心。”
目前,大多数“农家店”、便民超市经营红火,基本实现了“建得成、立得住、能发展”。
为推进农村便民连锁店工程进展,在适宜建店但尚未建有便民连锁商店的行政村,新建或改建便民连锁商店并达到验收标准每店补助6000元;按适宜建店但尚未建有便民连锁商店的行政村的数量,每发展一个便民连锁商店给予配送中心补助5000元。此外,市、县两级还将按照市级不低于2000元/店、县级不低于1000元/店的标准给予配套,确保放心货达到农村的每家每户。
放心商品进农村
“以前小卖铺,进货渠道卖东西掺假、过期,现在一成立这连锁店,过期的没有了,掺假的就更没有了,也方便了村里的老百姓,这也是政府商务部的统一安排,就建起咱们这连锁店来了。”太原市金胜镇北阜村农村便民连锁店店主屈丽琴,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后来听说在自家门口能开农村便民连锁店,就和相关部门联系后,开起来一家连锁店。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民购买力明显增加,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农村的夫妻店、小卖铺没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导致商品质量没有保证,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买难和卖难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
放心商品进农村几年来,朔州市为农民创造方便、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在广大农村市场逐步发展,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形成。许多农村原来的夫妻店、小卖部在“农家店”、便民超市的带动下,也将店面装修改造成了小超市。
为了保证农家店销售商品质量,配送中心签订了经营商品质量保证书,配送中心与每个“农家店”、便民超市签订加盟合同,确保配送商品比例,从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与工商、质检、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农民购买的商品放心。
织就农村市场新网络
农村连锁便利店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农业生产需要的种子、化肥,从学习用品到各种小家电应有尽有。目前遍及我省农村地区的便民店在主营生活日用品和农资产品的基础上,已经开展了移动、联通、保险、邮政、电信、电话银行、代缴电费、旅游代理等便民服务业务。“农村便民连锁店需要不断完善配送中心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代理服务,真正实现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村享受便利生活。
和顺县逐步形成多功能网络,集日用品、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废旧物资回收、医药、邮政、电信、移动等业务为一体的层次分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新型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翻开了农村消费市场崭新的一页。一些“农家店”、便民超市不少都使用上了收款机,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商品也应有尽有。“农家店”、便民超市加盟到配送中心,得到了财政的补贴。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过去,店里不讲究购物环境,进货渠道五花八门,摆卖的商品也杂乱无章。现在,配送中心进行培训指导,统一配送,进货渠道规范,从源头上保证了商品质量不再出现假冒伪劣。货物在货架上分类摆放有序,商品统一标注了价格标签。
全省统一标识、标准化送货的便利店缩小了城乡商品流通领域的二元结构。“由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落后,商业网点老旧,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一直存在。把超市办到村、流通体系延伸到户,解决了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滞后、商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让假冒伪劣、山寨产品在农村没有了市场。
惠及更多偏远地区
从2013年起我省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实现农村便利店对所有适宜建店行政村的全覆盖,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120个县域物流配送中心、1200个乡镇商贸中心和3.5万个村级便民连锁超市为框架的农村流通网络。
今后,我省将加快推动大型流通企业下乡,通过兼并重组中小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引导中小流通企业通过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合作方式做大做强。规划建设一批县域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具有分级配送功能的直营乡镇商贸中心,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配送体系,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
同时,支持农村流通信息化建设,推动流通企业、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商业信息库,完善企业、配送中心、农村便利店之间采购、配送、结算等作业的信息化管理。大力发展一网多用,支持农村便利店开展农资、图书、药品、烟草、通信等产品经营,增加农技推广、水电费代收代缴、维修等服务功能。
此外,通过对省市县乡四级供销社现有仓储物流设施和土地资源的整合重组和新建改造,建设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乡镇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农产品产地集配功能,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