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测控车,装着大大小小十多个箱子,有电池箱、设备箱、配件箱、通讯导航器材箱……渐次打开箱子取出器材,安装、调试,一架无人飞机就展现在眼前。
11月28日,在清徐县高新区的一块农田空地上,这架看上去像个“放大的玩具”的无人飞机,在地面测控站的指令下试飞成功。这是太原市国土资源勘测中心的无人机数字遥感系统组成部分。它的试飞成功,也意味着这种“高科技”将加入明年该市汛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队伍。
据太原市国土资源勘测中心无人机飞行小组组长杨文涛介绍,无人机起飞前,技术人员通过无线电控制平台,上载和输入航线数据。飞机起飞后,将按照设定的航线飞行,最后再回到设定的地点进行降落。飞机采用的是滑行和车载升空,只要在郊外找一段较为平整、没有车辆的公路就可以起飞。
这种无人机身长为2.15米,机翼为3.16米,采用汽油发动机,加油一次可连续飞行3.5至4个小时,飞行速度为100公里/小时。“与载人机相比,它无须一次性大量投资,无需租用场地,不需转场。且体积小,机动灵活,可在云层下做超低空、超视距飞行,降低了对天气的要求。”杨文涛说。
记者了解到,这种无人驾驶遥感飞机,执行各种任务,如拍照,调整高度、飞行速度以及航线等,都可以由地面控制系统即时实现调整和控制。飞机的拍照有效像素2000万,精度已达到厘米级。飞行高度在200米至3000米之间的无人机可以“看清”山间大石头的裂缝。利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数据,可以提供给交通、地质、水利、测绘、电力等部门,为城市航拍、道路建设、农业勘察、林业勘察、农村航拍和电力巡线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有好多地方,由于天气和地质原因,工作人员上不去,有了无人机拍摄图像资料,专家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所有的垮塌和滑坡情况,为地质灾害的判断提供宝贵依据。”太原市国土资源勘测中心副主任张宏亮介绍说。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