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城镇群让长治城市化迈上快车道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1 10:22:52
随着6条城市快速连接线的陆续竣工通车,长治市“1+6”上党城镇群建设的预期效应迅速显现:许多家住县城在市区上班的人,彻底打消了在市区购房的想法。因为这些双向8车道、60米宽,路灯、供水、排水、绿化、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完备的城市快速连接线使县城到市区的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与住在市区己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连接线,还使两侧规划建设的工业、农业和商贸物流园区生机勃勃,成为当地农民一个新的很好的致富门路。以长治县连接线为例,11月8日,占地2700亩,包含果蔬水产、粮食油料、禽蛋肉奶、花卉农资四大物流板块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物流平台——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正式运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相关销售摊位5000多个,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000多人,间接带动40000余人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以及包装销售等,还使全县日光温室大棚新增540座,万头养猪场增加到10个。
还是因为这些连接线,使中心城市向县城延伸拓展,县城向中心城市扩大靠拢。紧临市区李家庄村就因此成了黄金商业地段,村民不但搬进了新楼房,而且还“一步到位”变为市民,按规定平等享受了养老、医疗等各项福利待遇。腾出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开发了大型超市和商用房,有效扩大了城市的吸纳和发展空间。
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市长张保介绍说,长治市抢抓综改试验区机遇,先行先试,从路网连接、产业支撑、政策配套入手,大力实施“1+6” 上党城镇群建设,既最大限度地缓解了中心城区的土地、就业、交通、住房、管理等诸多压力,减少了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大量迁徙,又极大地加快了市域城镇化步伐,促进了长治的转型跨越发展。
长治古称上党,在半径12公里、面积58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一个中心城市和6个县城,集聚了全市75%的人口、8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能力和财政收入。这样的“一主六卫”组团式布局,在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都是最理想的模式。今年3月,长治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提出了建设“1+6”上党城镇群发展思路:以城区、郊区、高新区作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潞城、壶关、长治县、长子、屯留、襄垣一体化发展。依托6条高标准快速连接线,县城往主城靠,主城往县城延,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人口密集带,产业集聚带。“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达到1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约有80多万农民变为市民,将形成8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成为当地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规模发展的强力助推器。省委书记袁纯清亲自调研后对此给予高度支持,并要求努力创建具有全国意义的城镇化范式。为此,长治市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城边村、棚户区和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治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一是以路网工程为重点,实现中心城与六个卫星县城基础设施对接共建,形成优势互补的要素市场。把六条城市快速连接线打造成6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形成6条城市空间拓展带、人群集中居住带和新的产业集聚带。目前,己有5条连接线以及中心城市环城高速竣工通车。二是以产业化支撑,带动“1+6”上党城镇群可持续发展。各县市区按照“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分类指导、错位发展、有序推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以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人口快速集聚,支撑和带动城镇群发展。今年以来,新开工重点项目860个,截至10月底己完成投资784亿元。“1+6”城市群内基本形成了煤化工、钢、电力、建材、医药、新能源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及现代商贸服务等产业。三是以政策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过去农民自发的进城活动,变为由政府主导的、有序的、自觉的市域城镇化发展方式。市里出台了《长治市推进市域城镇化实施方案》,制定了与之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就业创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医、养老保险等优惠政策和农民转为市民的工作流程。加大了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208套、104.58万平方米,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学校和幼儿园,发展壮大了一批服务业。前三季度,新增城镇人口14.3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1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岳峰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