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11月30日-12月6日期间,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40元/吨,比前一周期下降了7元/吨。与此同时,11月下旬以来,我省北部动力煤主产区坑口价每吨普遍下降10元-15元。
11月份以来,国内煤炭市场进入传统供求和消费旺季,但是秦皇岛、曹妃甸等环渤海地区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库存却持续增加。据省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7日秦皇岛、曹妃甸的煤炭库存总量为975万吨,比11月1日高出212万吨。
“国家政策影响、沿海港口煤炭库存增加、电煤库存回升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影响煤价下降的诱因。今年煤炭市场的行情是典型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从目前市场看,市场煤价仍高于发改委限价40元/吨左右。但从价格走势上看,煤价已经从10月的高点开始下行。”省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港口煤炭库存高位稳定
截至12月7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733.1万吨,较上周同期减少12.5万吨;同日,京唐港区煤炭库存量为294万吨,周环比增加了16万吨,曹妃甸港煤炭库存量为248万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区煤炭库存总量稳定在1275.1万吨的高位。
“北方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煤炭库存量保持高位稳定,也对煤炭价格的下行带来支撑作用。”省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
受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港口锚地船舶继续减少,11月30日-12月6日日均保持在97艘的锚地水平,周环比减少了26艘,航运市场弱势运行。
影响下行因素增强
自国家发改委上周推出稳定电煤市场的三项措施以来,煤价持续下降预期不断增强,而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此前就已出现下跌,至今已连跌3周。
“在发改委调控政策出台之前,煤炭价格已出现回落态势。现阶段影响煤炭价格回落的力量强于上涨的因素。”省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
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从产地经港口至电厂均呈现出降价的运行环境,港口地区煤炭供求关系继续偏向买方市场,诸多利空煤炭价格的因素交织,煤炭价格持续下滑。
9月份以来,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电煤库存保持回升态势。到11月末达到了8300多万吨,环比增加了800多万吨,同比增加2300多万吨,可以维持20余天需求量。
此外,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滑的预期下,电力企业乐观估计今后一段时间煤炭需求将会回落,价格也应随之下滑。
煤炭供应仍不平衡
“近年来,全国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煤炭集中度大大提高。大型煤炭集团,掌控区域内多数煤炭资源,对煤炭价格上有高度话语权。这种市场格局是维持高煤价的另一个基础。”省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调查,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预计同比增加3亿吨,全国煤炭销售量预计增加2.8亿吨,增幅7.85%。在2012年新增销售量中,动力煤增加2.4亿吨。电力行业2011年、2012年新增装机容量9600万千瓦,新增机组电煤需求2.1亿吨。从电煤供需情况看,总量基本平衡,但地区性、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省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时的行政干预远不能解决问题。从长远角度看,电力企业希望完善煤炭成本传导机制,将因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电价缺口逐步落实到位,并推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此外,在电煤供应过程中,国家应加强煤炭市场监管,清理整顿煤炭流通环节乱收费、乱加价和限制出省等地方政策;其次加快煤炭外送通道建设,增加重点产煤地区煤炭外运能力。” 本报记者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