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变了 票子省了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2/2/2 10:15:33
在龙年春节,人们除了依旧坚守着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以及拜大年等传统习俗外,记者也捕捉到一些新变化,比如:走亲访友时,买礼品不再注重包装;拜年时选择更加经济的微信、微博,特别选择在节日期间网购等。反观这一切,折射出的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时更加注重经济性、实用性,科学的消费行为正向我们走来。
买礼品:“裸装”食品受青睐
“今年走亲戚,我专门选择一些裸装、散称的食品,比如点心、蛋糕和饼干等。一来可以明显看到食品的好坏,质量有保证,二来可以防止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省城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原来,节日期间,马女士收到了亲友送来的礼盒鸡蛋,大红的包装盒上“土鸡蛋”几个大字很是显眼,谁料想,当马女士打开包装,准备炒几个鸡蛋吃时,却发现鸡蛋早就坏了。
“在收到的礼品中,好多包装盒真是成了鸡肋,扔了可惜,留着又没多大用处,当把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的商品包装剥开时,最终的实物却小得可怜或者价值不高。因此,在今年的走亲访友中,我就选择那些包装少,或者没有包装的裸装食品。这样既环保,又实用,还省钱。”家住省城千峰南路的李阿姨对记者说。
说到礼品包装,正在太原读大学的小李说:“就过度包装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一些商家依旧我行我素。为了抵制过度包装的不良社会风气,我从自身做起,今年过年回家时,我给家里买的全是裸装食品。”
“微”拜年:省时省力又省钱
和最近几年风行的“短信拜年”一样,微信、微博以更加图文并茂,且省时省力省钱、互动性更强的优势,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的拜年新方式。
除夕夜,在老家过年的小巩收到一条新信息,他打开这条信息,手机里立刻传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新年快乐!龙年吉祥!小巩听完后将手机合上,在一旁的弟弟好奇地问:“怎么不跟人家说话就把电话挂了?”小巩告诉弟弟:“这是微信,跟短信差不多,只不过可以将录音发给对方,并且只收上网费,不收信息费,我和好多朋友的手机上网费都是包月的,所以用微信拜年既新潮又省钱。”
“往年春节期间会收到上百条短信,内容大同小异,一看就是群发,都有点视觉疲劳了。今年短信明显少了,好多朋友都改用微博、微信拜年啦。”省城市民李先生说,“我今年也是用微信给朋友拜年的。”
在省城一家电脑公司打工的小贺对记者说:“往年我要用手机发几百条短信,费时费力,按到最后手指都麻木了。但是,用微博拜年就省事多了。如今,我周围绝大多数朋友都开了微博,今年除夕,我按照亲朋好友的分组发了6条微博,还附上了几张个人的照片和亲自录制的拜年音频,一个小小的微博就把拜年的声音、文字和图像全配齐了,既有诚意,又有创意。”
“宅”在家:春节网购更优惠
今年春节,好多人选择“宅”在家里网购便宜商品,而不再赶往人山人海的商场。
省城市民徐姐说:“节日期间,好多网店搞活动,此时网购会比平时更划算。可以说,网购是我‘抗涨’的法宝,在家轻触鼠标,一件件商品就能展现在你面前,而且价格要比商场便宜不少。正月初三那天,我在网上买了一件大衣,比商场的价格便宜了二百多呢!”而一直想买台某品牌液晶彩电的徐先生,春节期间,在网上购买比商场便宜了整整四百元。
业内人士分析,与传统消费相比,价格便宜、时尚快捷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而且,春节期间,好多网络商城掀起了促销热。记者点击优购网、淘宝商城等网站,屏幕上跳动着的“春节不打烊”、“千万红包等你拿”等条幅非常醒目。某网络的销售总监说,春节期间,商城除了整天不打烊外,为拉动春节消费,还会给消费者发放一定额度的优惠券等。 本报首席记者 杨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