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晋中:干果“敲开”致富门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26 9:50:27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驱车穿行在晋中大地的村村镇镇,随处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干果产业园和乡亲们欢喜的笑脸,让人仿佛沐浴在春风之中。
    近年来,随着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干果产业已成为晋中各县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全市农民开启了一片增收致富的新天地。
    2011年,该市干果种植总面积达140余万亩,其中:红枣面积60余万亩,核桃面积78.4万亩,其它1.6万亩。干果产量2.3万吨,产值9.4亿元,提供农民纯收入350元。
■产业发展 政策先行
    早在2009年,晋中市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干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晋中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干果产业的投入,形成更明显的产业优势,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1年,晋中各县(区、市)从战略布局、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干果经济林发展给予重点扶持。灵石、介休、左权等县市组织召开干果产业建设大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核桃产业的发展,并对核桃经济林建设管理先进乡镇、村、单位、带头人等进行了表彰。介休市对新发展优质核桃连片100亩以上的,由市财政出资补助。当年补助苗木费200元/亩,以后连续三年,每年补助管理费100/亩。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干果经济林的积极性,也为晋中市干果经济林快速、健康、有效的发展装上了高速引擎。
■龙头引领 兴产强业
    北京华信安康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同榆次区郝都村枣农进行合作,以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致力于打造无公害生态富硒壶瓶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红枣生产为中心打造创业和再就业平台,形成工厂化管理模式,生产质量上乘的品牌壶瓶枣,实现了公司收益、枣农增收的双赢效果。
    发展干果产业,企业引领是出路,随着晋中华信安康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太谷碧润公司等一大批农业科技园及企业在晋中相继落户,为晋中干果产业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介休市西杨屯村,现已发展成闻名全国的核桃深加工基地。经过不断规模化发展,该村加工核桃仁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打出了品牌。
    据了解,该村的农产品远销成都、兰州、西安、呼和浩特、北京等十几个城市。每户日产量均在500公斤以上,并辐射周边村镇,拥有150户代加工规模,带动了5000余名劳动力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仅此一项产品,该村就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
■科技兴业 促农增收
    2月18日,晋中市干果产业培训基地,在榆次郝都晋中华信安康和公司红枣基地隆重揭牌。同时,全市11个县(区市)干果经济林分管领导、示范园技术骨干、专业服务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集中大培训,标志着该市2012年度干果综合技术培训拉开了大幕。
    近年来,晋中在发展干果产业的同时,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定期组织千人培训班,为该市干果产业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晋中华信安康和公司井峪基地,不搭棚防裂效果达到好果率80%以上;红枣套袋技术逐步完善,枣树防御棚搭建更加科学,高接换优早熟、鲜食、抗裂品种供不应求。去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8个烘干房,为枣农挽回经济损失1260万元。
    “我们家的枣都是新科技品种,去年干脆王和冬枣卖到了30元每斤,而且供不应求,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参加培训的果农罗金凤对记者说,脸上处处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本报记者 郝光明 实习生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