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产业通过高新技术的“造血”,可以提高综合回采率和安全生产水平;焦化行业通过高新技术的“造血”,可以对传统焦炭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冶金产业通过高新技术的“造血”,有助于实现工艺流程再造,节能降耗减污……
近年来,我省在传统产业上取得的辉煌成果,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大力帮助,高新技术产业已然“破茧成蝶”,对我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撑引领作用已经日益明显。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营造政策发展环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交出了一个漂亮答卷,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说起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度煤基合成柴油,人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省委书记袁纯清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央视“小丫跑两会”栏目专访时,向全国观众所展示的那瓶由劣质弃采高硫煤合成的柴油。放在桌上,该油的清澈程度与采访现场摆放的一瓶纯净水竟然不相上下,连现场主持人都很难区别开来。
这瓶高纯度煤基合成柴油,就是潞安21万吨煤基合成油这一科技攻关项目的优秀成果。“十一五”以来,围绕现代煤化工、先进制造等领域,我省建设了潞安21万吨煤基合成油、晋煤10万吨甲醇制汽油产业示范项目和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山西宏特煤系针状焦、太重煤机千万吨级矿井综采成套设备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发了太重集团1.5MW风电成套机组、永济电机厂风力发电机、定襄金瑞风电塔筒等一批新产品,推进了强盛玉米新品种、银光镁业镁合金连铸连轧板材等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6-2011年,我省共批复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61项,项目总投资达到108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总体部署,去年以来,我省启动和开展了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目前已筛选了109个项目,总投资696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87亿元,利税100亿元。
“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按照新认定办法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8家,在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24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1亿元,年均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4.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
集聚效应逐步展现
2006年,太原高新区投资2300万元建起创意产业街,两年后,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正式组建成立。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太原高新区已经有4家动漫企业获批成为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曾以公益动画片《衡》获第四届美国弗吉尼亚国际视觉艺术节最佳二维动画片、最佳二维动画片放映奖,而声名大噪的山西舶奥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再次以原创动画片《飞天精灵》获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动漫大show场-2011亚洲动画创投会”优秀奖。2011年10月,山西省下发《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将太原高新区山西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打造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振兴基地。
上述成果仅仅是我省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效应逐步展现的一个具体体现。“十一五”以来,我省立足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镁合金深加工、钕铁硼、LED、光伏、现代煤化工、动漫产业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特别是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发挥了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其中5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北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入驻企业及机构62家、孵化企业57家。科技园累计转化科研成果300多项,充分体现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良好效应。
在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截至2011年,我省共有工程研究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部共建3个,省级2个;工程实验室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部共建2个,省级1个;全省重点实验室达到2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40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户。太钢、太重、天脊煤化工等3户进入全国技术中心50强,太钢技术中心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2位。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进以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为主要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先后组建了山西省镁产业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磁材联盟、中药注射剂产业联盟等,对于集中力量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支柱产业投入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9.8%。
传统新兴产业乘势而上
2010年9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海油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500亿~1000亿元,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同市成为一期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落户城市。
2011年8月1日,国内第三个、我省首个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在洪洞工业园区开工奠基,这是山西焦煤集团在转型发展上的又一新动作,标志着3000万吨/年煤焦化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迈出实质性步伐。该项目占地约77公顷,总投资85.85亿元,预计2014年二季度建成试车。
2011年12月20日,山西云计算中心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项目计划2012年3月动工建设,年底投产,一期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云计算中心。项目建成后,可以提供10万台机架、百万台服务器,可满足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化服务、高性能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数据挖掘、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应用需求。
……
“十一五”以来,我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我省坚持以研究开发、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加快推进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向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与改造,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机械、冶金、电力、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智能型千万吨级安全高效工作面项目建设、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电液控换向阀项目建设、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无人值守工作面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实施方面,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确定了重点培育和发展的“7+2”战略型新兴产业,即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个产业和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现代煤化工、煤层气产业等两个产业,并通过实施“151”工程和相关政策创新,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路。目前,潞安集团百万吨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阳煤集团太化新区已二酸、已内酰胺、聚甲醛项目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和实施中;投资47亿元的百度云计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广灵精化等一批企业形成了从原镁冶炼到镁合金深加工较为完整的镁工业体系,太钢不锈钢已成为全球最大、工艺技术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全省建成了以保利协鑫、潞安集团、三晋硅业、中电集团第二研究所、纳克太阳能、佳达新能源为代表的从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具备了高速动车组轮对总成、配套电器设备、铁路车辆制造等生产能力;在燃煤电厂烟气脱脱硝、烧结机脱硫制酸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阳泉吉天利废旧铅酸蓄电池、昌鑫有机生物复合肥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LED产业形成了以山西光宇、乐百利特、长治高科华上等为代表的从生产设备-芯片制备-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的较完整产业链;作为全国甲醇汽车的发源地及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省,太原、阳泉、临汾、晋城、晋中等城市推广车用甲醇汽油工作已转入产业化示范阶段,重卡汽车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太原长安重汽煤层气重卡已投入使用,大运集团电动载重汽车预计“十二五”期末可批量生产。为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去年以来国家批准我省设立了两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还有一批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正在陆续设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
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在扩大我省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上,已经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在当前我省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更要求我们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重,坚持优势产业规模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并举,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王晓华 实习记者 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