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省城新建南路上的晋城银行办公大楼。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摄
你听说过晋城银行吗?相信很多人还比较陌生,但在某一天,晋城银行已经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
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府西街历来是各家银行总部扎堆的地方。而两年来,银行的总部开始向外扩散。在新建南路就有一家新的银行大楼——晋城银行。这让见惯了各种国字头银行的太原人眼前一亮:以前没听说过的晋城银行开到了太原,这个银行和别的银行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北上找寻商机
去年7月19日,晋城银行太原分行扎根省城新建南路,这是首家进驻省城的跨区域扩展的省内地方性金融机构。
晋城银行在太原的“家”是个闹中取静的“大宅门”,占地6000平方米的五层建筑,有着深红色外墙。拉开透净的玻璃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业务大厅、华美的水晶灯、考究的陈设装饰和黑皮座椅,仿佛是某家星级酒店。笑盈盈的工作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告诉客户,现在的晋城银行太原分行状态不错。
与其它银行从省会“开枝散叶”到地方的发展轨迹不同,晋城银行反其道行之。它为什么来太原?它生存和发展的利器是什么?它会给已经竞争激烈的省城银行业带来什么?
“晋城银行来太原,战略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晋城银行太原分行行长助理宋凯坦言。在进入该行之前,有着20多年金融从业经历的他,更能理解和接受晋城银行的理念和发展思路。
宋凯告诉记者,晋城银行进军太原是通过长时间市场调研的。首先,从晋城自身来说,经济实力发展有限,金融业务可挖的潜力已不太大。其次,全省约60%的经济业务量,存贷资源都集中在省城。同时,省城的信息资源丰富,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人才资源、市场信息以及政策传达都比晋城更为敏感。
不得不承认,面对省城千帆竞发的银行业,现在的晋城银行还只是个不太起眼的小银行,小到自己喊出了“草根银行,尊贵服务”的口号。
从2011年全省各家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工、农、中、建、交、农发行、国开行就占了一半左右,其次是晋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占16%,而光大、中信、招商、浦发、兴业和华夏共分得20%,晋城银行仅仅占了0.3%的市场份额。怎样才能从竞争激烈的省城金融市场分得一杯羹?晋城银行太原分行将目光对准了个人、微小企业和小企业,最大限度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晋城银行太原分行目前有105名工作人员,其中专门从事微小企业贷款的人数有30多人,比例占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尽管微小,晋城银行入并对省城原有的银行业格局也是个挑战。秉承着“稳中求进,小步快跑”原则的晋城银行太原分行不到半年客户数量达到8000多位,一般性存款达到23亿元,同业存款12亿元,贷款11亿多元。他们针对小微企业的新型评审制度,使小微企业三天时间就能贷到款。宋凯告诉记者,今年晋城银行的目标是“开业一行,筹备一行,新设5个自助银行,同时大力发展电子银行”。
“作为第一家到省城开疆辟土的地市级银行来说,晋城银行入并对我省其他地市级银行起到示范作用。也许用不了多久,更多的地市级银行也挤进太原,这必定会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山西财经大学侯普光老师如是说。
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和两年前汇丰入晋时相比,晋城银行进入太原可以说是表面波澜不惊。
“银行多是件好事”。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企业、居民,都以开放的心态、乐观的态度面对眼下银行“扎堆”进驻太原、进驻山西的现象。
在侯普光看来,我省金融市场和南方相比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凡是进驻的银行,肯定都已迅速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定位,这会直接推动山西金融业的进步,比如晋城银行专职做小微企业就填补了省城这方面的空白。如果晋城银行能够在小企业群里形成影响力,必将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为了争取市场份额,新入银行为山西的企业和居民带来了更灵活、更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也带来了更人性化的金融服务。现在,为避免客户分流,省城许多银行开始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降低放贷门槛、推出更多产品来应对竞争,以留住人心。
“银行这么多,肯定是哪家方便、服务好就到哪家。”在晋城银行太原分行办理业务的肖洋告诉记者。肖洋今年28岁,不像一些老年人那样,特别注重银行的“身份”。在他看来,银行的功能都差不多,来晋城银行人少还能节省排队时间,服务也好,何乐而不为呢?
据了解,山西目前的金融机构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中、农、工、建、交通等5家国有商业银行,华夏、光大、民生、渤海、中信、兴业、浦发和招商等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家政策性银行,汇丰银行1家外资银行。同时,还有邮储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地方性金融有晋商银行、晋城银行、大同商业银行、晋中商业银行和阳泉商业银行等,全省还有20余家村镇银行。此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信托公司、4家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还有遍布全省的小额贷款公司。至于分支机构那就更多了,有的直到乡村。可以说,没有晋城银行的省城,银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而有了晋城银行,将会让竞争更激烈,也更有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
渤海银行长风街支行行长郭力认为,银行业竞争到今天,除了金融产品外,更多的是竞争给客户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投资、财富管理、法律咨询乃至衣食住行、人脉关系等。这种情况下,晋城银行有待市场和客户的考验。
异质化竞争才有意义
记者采访发现,晋城银行入并,会给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压力。相对于一些大型银行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品牌、实力要弱一点,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家都比较注重小微企业。比如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晋商银行和华夏银行等都注重小微企业。而晋城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也是其一大特色,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块业务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整体来说,省城银行业竞争激烈,主要在于同质化竞争严峻。你推出一个理财产品,过上两三天,别的银行也会有类似产品推出。除了最基础的储蓄业务家家都应该一样外,几乎每家银行都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宣传单,都有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办理业务。在中间业务方面,你代收代付煤气费、水费,我就做电费......真正的特色业务并不多。因此,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抽身而出,开辟一片新的领域,成为银行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梁红岩副教授认为,在鼓励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根据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对银行进行经营领域的界定十分必要,通过行政限定与政策调节,使得银行的经营定位与国民经济的需求保持一个大体均衡,竞争过度领域强制退出,不足领域引导、鼓励进入,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银行资源的过分集中或是相对不足。
凭心而论,越来越多的银行进驻省城,带来的良性竞争会多一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老师刘红认为,类似晋城银行这样的新生力量的进入,可以打破现有的银行市场格局,打破国有银行在一些业务上的垄断,从而完善我省金融体系。良性竞争的结果,是使省城银行业“差异化”,竞争进入升级阶段。这种“差异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山西的大中企业、中小企业,甚至以前少有银行问津的个体工商户,都能普遍感到融资机会增加了。
对普通居民来说,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办理金融业务的选择更多了。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的态度明显更热情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共同服务于山西,对我们自身来说是一个促进,只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中国银行开化寺支行的工作人员刘丽说。
所以,各家银行同场竞技,最终获益的还是当地企业和百姓,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山西金融业的发展还大有空间。如何做到异质化竞争,是每一家银行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家银行是否有发展空间、是否有发展潜力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点评
“走出去”就是一片天
晋城银行,一家地级市商业银行,在全省率先把“分号”开到了省城。从开业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他们打着“草根银行,尊贵服务”的牌子,秉承着“稳中求进,小步快跑”的原则,胸怀“布局全省、放眼全国”的目标,硬是在银行“扎堆”的省城太原成功开疆拓土,而且“地盘”还在不断扩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晋城银行为我省探索出了一条地方性银行“走出去”的成功发展道路。
目前,在我省随着越来越多外地银行向周边城市的扩张,大大加剧了本土金融业的竞争,这也让晋城银行等地方银行面对这些“外来和尚”时,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本地银行的出路在哪里?走出本土、布局全省、放眼全国,成了晋城银行的坚定战略。
晋城银行的成功突围告诉我们,地方性商业银行要想迅速壮大,只有跨区域发展,找准定位目标,精耕细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