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5A级景区云冈石窟
伴随着旅游旺季的逐渐来临,又恰逢景区的第二个3年“解禁”期,众景区纷纷掀起了新一轮的门票涨价风潮,国内众多5A级景区集体跨入了“百元时代”,我省的3个5A级景区也在此之列。
在“五一”黄金周到来之前,景区票价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门票提价,从众效应明显
记者从省旅游局获悉,目前全省现有的3家5A级景区,票价已全部过百。其中, 五台山的票价是218元/人,云冈石窟的门票是150元/人,皇城相府是100元/人。在5A级景区调价风潮的带动下,一些4A级景区,甚至暂不在A级序列的景区,门票也相继突破百元大关。如,平遥古城门票125元/人,绵山门票110元/人。
友谊之旅的一位赵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景区门票的价格一直在涨,如今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外出旅游的一大开支。景区之间存在攀比心理,国有景区仗着自身的独特性,在行业内形成垄断,价格说涨就涨,说涨多少就涨多少。民营景区更是以物价上涨、成本增加等因素为理由,紧跟国有景区涨价步伐,整个市场从众效应明显。
省内某景区负责人坦言,“都是类似级别的景区,别人涨价,我们为什么不能涨?如果不涨,反而显得我们景区的档次不够。”该负责人表示,“5A级景区门票涨价,在于它的市场地位特殊,带有垄断性质,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
门票经济不利于长远发展
绵山景区一位负责人称,随着到景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旅游景点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完善和维护景区的硬件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势必加大了景区的运营成本。
据调查,在我省多数景区的利润构成中,门票收入占比太高,很多景区都依赖“门票经济”生存。据统计,2011年晋中旅游门票收入达2.9亿元,占全省的30%,但是旅游总收入却只有全省的10%。
业内人士介绍,相对国外成熟的旅游市场,目前,我省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比较单一,如餐饮、住宿、纪念品开发等旅游产业发展不完善,这也是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生存的重要原因。而景区改造、宣传费、人工成本等都在不断增加,这些都需要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满足。
该人士坦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门票收入是维持整个景区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种发展方式不可取,目光过于短浅。而且,景区涨价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弊将大于利。对旅行社而言,各景区门票价格的全面上涨,导致旅行社组团成本的相应上升,产品的设计开发会受到很大影响;对景区而言,高门票削弱了游客的旅游热情,使游客只愿做一次性旅游的计划,而景区则损失了旅游经济循环发展的可能;对地区经济而言,门票上涨会导致旅游地区的各种餐饮、住宿、娱乐消费的额度降低,使旅游地区的综合消费下降。
拉长产业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我省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表示,其实,门票经济应该只占整个旅游经济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国内多数景区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少相关的旅游延伸产品。一些景区片面地认为,卖点纪念品就是所谓的延伸产品,这说明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
“景区门票涨价,首先是增加了消费者的旅游成本。其次是给景区其他消费能力造成下降。第三,景区产业正处在发展前期,追求门票经济不利于长远发展。”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旅游市场的细分,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高。满足大众消费者观光性质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拉长景区旅游产业链,丰富各种旅游延伸产品才是王道。
“门票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地方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像杭州所有的公园已经全部免收门票,公园内却有饮茶、昆曲等许多收费场所;浙江乌镇,划分出了老景区和新景区。老景区以观光游览为主,收取门票。而新景区则是发展休闲度假产品,不收门票。只有利用景区,发展和旅游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景区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