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太原打车难难在何处?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6/13 17:05:57

  有过打车经历的太原市民每每要问,打车咋就这么难?图为太原街头出租车繁忙的景象。 本报记者 王蕾 摄

    打车难,因为道路交通不畅,打车人群日益壮大?
    打车难,因为城市版图扩大,出租车数量没有增加?
    打车难,因为出租车排长队等加气,实际投入运力大打折扣?
    一边,是每到高峰时段或节假日,或一遇刮风下雨天气,在十字路口或道路两边,带着孩子或拿着行李的人,千呼万唤都难见出租车的身影。
    一边,却是在车站、商场和娱乐场所,经常能看到鱼贯而排的出租车,甚至能看到出租车司机打牌娱乐的场面。
究竟是车太少,还是路太堵?是需求多,还是“的哥”拽?有过打车经历的人每每要问:打车咋就这么难?为此,本报记者走街串巷,跟随出租车的身影,与市民一起探寻答案。
    记者体验:打车究竟难不难?
    为真实了解太原打车情况,本报记者近日特意选在不同时段来到省城不同地段作了一番“打的”体验。
    镜头1:
    时间:6月8日上午8时35分
    地点:太原火车站
    用时:30分钟
    上午8点30分,火车站前车流如织,人山人海。由于早高峰还没有过去,这里和市区其他路段一样较为拥堵。站前广场的出租车通道里,只停着4、5辆出租车,而等候打车的乘客却有十几位。
    “这个时间段就是不好打车,市里的空车根本过不来。”一位司机提醒记者到马路对面的迎泽大街上去等车相对容易一些。眼看这里“一车难求”,记者只好步行到迎泽大街国防宾馆附近。此处一有空车停泊,便有很多等候打车的人涌上去。就在记者准备乘公交车离开时,一辆出租车在路边停下,记者没等乘客下车就赶紧跑过去把车后门打开,等乘客拿到发票下了车立刻坐进车里。此时已经花费近半个小时。
    镜头2:
    时间:6月9日上午10时02分
    地点:迎泽大街迎泽公园北门
    用时:10分钟
    迎泽大街是市区最为重要的街道之一,整条大街公交线路密布,出行方便。每个路口交通监控设备完善,因此虽然来往车辆众多,但行驶有序。记者站在距离大南门公交站不远的迎泽公园门口打车。公园门口车流密集,不时有出租车行至附近路段停下。由于已过上班高峰,路面情况良好。随着十字路口信号灯的变化,10点12分,一辆由西向东驶来的出租车停在记者面前,车上一名乘客带着孩子在此处下了车,记者也在等候10分钟后打上了车。
     镜头3:
    时间:6月9日中午1时30分
    地点:南内环街体育路口
    用时:2分钟
    中午1点30分,由于正是休息时间,路上的车辆并不多,平时总觉得很拥堵的南内环街看起来居然也很宽阔。虽然离记者不远处也有一对青年男女等候打车,但是南内环街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中有不少出租车。青年男女挥手拦下一辆车坐了上去,记者随后拦下后面的车也坐了上去,用时仅2分钟。
    “这个时间段最好打车了,车多,打车的人少。”司机马师傅告诉记者,“等到下午两点半到四点之间就又难打车了,因为出租车大多在那个时候交接班。”
    镜头4:
    时间:6月9日晚7时40分
    地点:新民中街新民四条口
    用时:40分钟
    时间已过7点半,按理说已错过下班高峰时段,但在城区打车依然考验着打车人的毅力。记者所在路段紧靠柳北、山大二院、省儿童医院这些人流密集的地点,车流量相当大。记者向东边步行边观察,发现短短几十米的路程,马路两边均站着数十名等待打车的人,与此相对,经过的出租车却均已载客。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等待,终于有一辆空车停下来,但车还没停稳,等待的人群就一拥而上。见此情况,不少人已经失去耐心,走向工人报社附近的公交站牌。直到晚8点20分,记者才在五一路上打到一辆车。
    一番体验下来,记者的感受是,在太原打车真不容易。
    选择黑车:“顽疾”频发的无奈之举
    经过多路段、分时段的观察体验,以及与市民攀谈后,记者发现在省城打车大致呈现几个特点:上下班高峰及出租车交接班时难,一般时间段易;节假日难,工作日易;商业区难,城区其他地段易;白天难,夜晚易。

    走访中,有市民表示,碰到有急事时却干着急打不到车,他们也只好无奈选择"黑出租"。以201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为例,该时段太原出租车严重违章投诉率比春节期间下降五成,但群众反映的打车难问题却比春节期间有所增加。可以说,打车难的问题已经比较突出,这成为非法营运和拼客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5月份的一个傍晚,太原市民令狐阿姨用轮椅推着刚检查完身体的母亲站在路口打车。然而,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辆辆出租车夹杂在其它车辆中不断驶过,但不是已载有乘客、就是司机要交接班,甚至有些明明打着空车的牌,却看一眼轮椅上的病人就扬长而去。看着母亲的病容,令狐阿姨心急如焚,最终,她无奈选择了"黑出租"--一辆停在附近的面包车把母亲送了回去。
    事实上,太原市目前共有8292辆出租车,这个数字从1998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增加过。但纵观城市发展,从1996年到现在,太原的城市人口却翻了一番,由此,"打车难"这个顽疾近年来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遇到节假日、雨雪天、上下班高峰期和老百姓最急需出租车的时候,"病"况更重,增加出租车数量已然成为市民的共同愿望。但不少出租车司机却表示,造成打车难的主因其实是交通不畅、加气难等原因,单纯增加出租车数量并不能有效解决打车难问题。
    城市通病:"打车难"并非个例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近段时间如果在兰州街头开档次较低一些的汽车,一路上会有很多人招手。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因为他们打不着出租车,不得不碰运气,乘坐没有营运资格的所谓"黑出租",以及乐意议价捎乘客的私家车。
在百度搜索"打车难"字眼,会发现有很多媒体报道中国不同城市存在打车难,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北古都西安,从南方的成都到北方的银川,从大城市首都北京到地级市山东临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打车难。在出租车问题上,所有城市几乎站在了同一条线上。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民众对出行的便利、舒适、快捷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便利性、舒适度都不够,因此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出租车。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出租车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最初处于自发发展状态。直到1993年,各地政府才陆续将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资源",按照特许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不过,由于管理是在摸索中进行,各地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太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实行"出租车经营权个人所有"的地区,但眼下似乎也陷入了困局。
    业内人士分析,许多城市出租车运力下降,堵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汽车时代,但城市布局、道  路建设难以适应需求,堵车严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这严重影响了出租车运力,加剧了打车难。而打车难又促使更多的市民选择购买私家车,拥堵更为严重,打车更难,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打车难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探寻差异:几个省会城市的出租车现状
抛开年代因素的纵向比较,记者试图从太原市与国内几个城区面积、城区人口相近的省会城市出租车现状的对比,来分析太原的出租车数量究竟是多是少。
    作为我省省会,太原市总面积6956平方公里,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城区人口342万,用8292辆车除以342万人可以得出,太原出租车的万人拥有量为24.2辆,是符合国家要求的20--25辆万人拥有量的;
    南方的旅游名城杭州,出租车总量为8066辆,城区人口240万人,每万人拥有出租车33辆;
    距离太原较近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有人口243万,出租车总量约为6712辆,平均每万人拥有出租车28辆;
同样是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安徽的合肥市区总人口300万人,出租车拥有量达到8395辆,平均每万人拥有出租车27.9辆。
近年来,上述城市也饱受"打车难"问题困扰。为了解决难题,杭州市表示将继续适度增加出租车运力,并扩大时段性出租车的投放规模,并开展试点出租车错时交接班和 "一班制",扩大GPS车载平台的接入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出租车智能扬招站点建设和车辆预约热线的扩容。同时,严厉查处出租车司机以交接班为理由拒载、挑客的行为和不按规定使用同向载客    牌的行为,严格出租车营运违章的投诉受处理工作。
    石家庄市则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消除"以罚代管"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市民的投诉,将完善违章司机培训制度,并与定点出租车全部签订《文明服务责任状》,保证司机不拒载、不宰客,文明经营。
    合肥市将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到2017年底,该市公交出行率将达到40%以上,公交车保有率将达到每万人拥有17标台以上。同时,该市将进一步加大出租车投运量,"十二五"末出租车数量将增至9000——11250台。

    打车难题:究竟难在何处?
    针对太原打车难问题,太原市客运办曾做过缜密的论证分析。该办宣教科科长靳卫东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深入调查了解,发现造成太原打车难日趋严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因素之一:道路拥堵,运营耗时。
    "到了上下班高峰,乘客说要去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地方,真是打心眼里不想去。"出租车司机赵师傅的说法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经常遇到到达目的地后,乘客下车了,我们出租车还堵在那个地方出不来的情况,真是干着急没办法。"
道路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被大多数业内人士看作是导致打车难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太原交通处于"上无轻轨,下无地铁,路无立交"的境地,市民出行只能依靠平面交通。据记者了解,太原市现在共有城市道路1078条,总长度1770公里。虽然路多,但大多数是小街巷。千余条道路中,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路,只有93条,其余均为宽度在30米以下的小街巷,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机动车行驶不畅。"由于道路拥堵,大量的出租车加长了单次运营时间,遇到早晚高峰、交通管制、雨雪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这种现象更甚。在每天有规律的时间段里,空车难寻踪影,形成打车难的恶性循环。"靳卫东说。
    因素之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经常打车的市民小梁发现,如今省城的出租车司机面孔越来越年轻化。"有些司机不仅不太熟悉城市路线,就连开车技术也让人不敢恭维。"小梁说。
    记者了解到,太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实行"出租车经营权个人所有"的地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600多辆出租车的经营权到期,从今年起,剩余出租车的经营权也将陆续到期。虽然太原市出租车经营权的新政尚未出台,客运管理部门也早已停止出租车过户手续的办理,但太原出租车转让市场并未受到影响,转让价格高达50-60万元。伴随这种情况,便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踏入这个"老"行当。
    "过去,一说起出租车司机,就是驾驶技术了得、城市道路'门儿清'的代表。对比现在,出租车司机不认路的情况却愈发明显。"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市民朱琳向记者抱怨说,现在打车的乘客常常成了出租车司机的指路人。
对此,靳卫东表示,这些出租司机多是道路不熟便仓促上岗的新手,由于路况不熟,制约了他们的运营效率,也影响到整个出租车群体的运营质量。
    因素之三: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交通滞后。
    "遇到节假日或者平时上下班高峰,等公交真是煎熬,常常二十分钟也等不来一辆。好不容易等来了,却是一辆乘客挤得密不透风的车,最后只能打车。"刚工作不久的市民小杨告诉记者。
    "其实,作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出租车,国家历来提倡其服务面向中、高收入人群,以及拥有急事、忙事等特殊需要的乘客,因此并非是城市交通中的重点发展对象。"靳卫东表示,从长远意义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体系才是未来城市重点发展的交通方式。
    对于城市公交车的数量,我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每万人拥有15辆。太原去年增加了600辆公交车后,目前公交车总量为2400多台,城市公交万人拥有量仅为7辆多一点,还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半。除此之外,公交车在太原市区的运行速度平均不足每小时15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22.6%,已经明显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需要。遇到高峰期,许多市民乘坐不上公交车,只能选择"打的"。服务人群扩大了,出租车自然忙不过来,于是就出现打车难的情况。
    司机待遇:是否该相应提高?
    "出租车车主与市客运办签订合同,个人承包出租车,独立承担一切风险,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司机,经营权从车主购买之日起计算,共计10年,而出租汽车公司只为车主提供挂靠管理的中介式服务。"说及太原出租车的经营模式,不少人认为其理顺了车主与管理部门的关系,也是出租车司机可观收入的保证。那么,一位出租车司机的月收入究竟能达到何种标准?我们不妨越过世俗的眼光,真正走近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
凌晨四点三十分。
    太原市第一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潘师傅打起精神,开车出门。他每天这个时间开始工作,十几年如一日。而同一时间,这辆车的车主老孟还在睡梦里。
早上九点半。
    一直没时间吃早饭的潘师傅在车上草草应付了早餐,马上又拉着一位乘客去了下一个目的地。同一时间,老孟吃完早餐,往自己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公司赶。
下午两点。
    初夏的阳光已经很烈了。潘师傅擦擦汗,边开车边注意着路旁的行人,寻找乘客。同一时间,老孟应酬走了生意上的几个朋友,刚下饭桌,准备小憩。
下午四点多。
    潘师傅把车交给另一个包车的搭档,一身疲惫回家。他的搭档,将继续驾驶着这辆车忙碌在这座城市里。同一时间,老孟正在公司工作。
    晚上。除了交给"老板"老孟的包车费,再减去油钱,司机潘师傅算了算,这一天挣得120多元。同样一天下来,老孟能收得180元的包车费。
    老孟说,从投资这辆车至今,他除了每个月收包车费,其他时间很少看到它。他告诉记者,2005年前买这辆车投入了30万左右。"现在要想买到一辆已经上户的车更难,政府早就叫停了出租车经营权转让。"
    太原像老孟这样的车主不在少数。在他自己工作之外的这个"出租车车主"的身份,可能连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每个月老孟都会准时收到司机交过来的份子钱。作为早些年的出租车投资者,他悄悄告诉记者,"好几年才收回成本,其实也没挣到多少钱。"
    但实际上,投资出租车仍被许多人认为有利可图。年初,太原市民王先生刚以6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出租车经营权,他告诉记者,太原市出租车数量多年维持在8000多辆的水平上,出租车经营权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虽然不能公开转让经营权,但私底下仍有人通过签合同转让。
    衡量标准:太原究竟需要多少辆出租车?
    "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了,还是没有打上车……"6月9日下午3点,在省城大营盘十字路口东北角,等待打车的邢女士一脸焦急。
    已经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司机郝素威告诉记者,在他载过的乘客中,有些出行必打车的公司"白领",但他们只占日常乘坐出租车人群中的很少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外地游客、临时有急事的人还是占了多数。
    以现实情况来看,太原市的出租车运力已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那么出租车的数量该不该增加?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学者曾表示:没有人也没有方法能够测算出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多少辆出租车。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影响着人们是否打车的行为选择,需求总是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
    比如,某天大雨倾盆或者气温骤降,打车者就可能激增;再比如,如果某天有重要的体育比赛,出租车的数量也可能激增;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旅游旺季需要的出租车数量远远大于旅游淡季时需要的数量……还有很多因素如公交地铁状况、私家车的停车状况等都影响着人们是否选择打车。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根据情势临时决定是否打车,而不是提前计划好的,经常性的打车族只占出租车乘客的一小部分,总体来看出租车数量没有规律可循。
    由此可见,是不可能存在一种可靠的办法来探究一个城市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究竟需要多少辆出租车的,总结原因,还是由于人们是否决定打车的需求信息分散在每个人手里,政府无法在某个时间段收集起来所有这些分散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车难求:增加出租车能否改善尴尬局面?
    "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没有改善,单纯增加出租车数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靳卫东给出了十分确定的答案。
靳卫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出租车一天的行驶里程大约是400公里,而大多数私家车的行驶里程一天也就20-50公里,这样算下来,一辆出租车相当于10余辆私家车。假如增加500辆出租车,就相当于城市又增加了5000--10000辆私家车,城市拥堵情况会更加严重。
    "打车难问题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汽车的发展速度极快,一般市民出行有打车需求的时候,正是城市道路交通饱和的时候,道路拥堵造成的运力下降,是单靠增加出租车数量所无法解决的。"靳卫东说。
    治本良策:根治打车难有什么好方法?
    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打车难,国内其他省市纷纷实行了一些措施,如提高出租车起步价、高峰期允许拼车行为等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难道打车难真的无"药"可"医"吗?
    采访中,多数的哥的姐认为,太原目前的出租车数量并不是引起打车难的主因,城市交通拥堵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对于这种看法,大部分市民则表示,无论出租车的增加与否,真正能让老百姓享受到便捷、周到的客运服务才是他们的最大愿望。
    针对目前太原市的打车难现状,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他表示,政府是无法计算出一个城市所需要的出租车数量的,明智而合理的选择是,交给市场。只有市场“知道”一个城市需要的出租车数量,通过自发的供需调节功能。如果没有数量管制,当一个城市的出租车需求增加时,供给就会自动地增加,迅速改变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满足人们的需要。市场的这种反映速度和灵活性超过任何政府,也是任何人为计算都无法达到的。
    那么,将出租车数量交给市场决定,会不会导致数量的激增?当记者提出这个疑虑时,这位专家表示,由市场来决定出租车的数量,并不会导致数量的无限增加,因为供需关系已经决定,当出租车数量足够多时,就无法赢利了。  也就是说, 市场会根据供需信号发现一个大致的平衡点,不会有人盲目加入不赢利的出租车行列。
    “理想的状态是这样的,一些出租车每天都上路,而另一些出租车只在需求大增的时候上路;一些司机完全依赖开出租谋生,而另一些司机则几乎是干兼职,同时还有其他工作。”这位专家说。
    记者在太原市客运办采访后也发现,为解决百姓出行难题,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当前,太原已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3-4年内建成"公交都市"。太原市公交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太原市将有计划地不断增加公交车数量,下一步将在合理布局公交线路,以及科学设置公交车专用通道上下足功夫,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吸引更多乘客。
    按照"公交都市"的相关要求,太原市将在全省率先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市民可以在城市特定区域内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免费或象征性收费使用公用自行车,并能在任意服务网点实现通租通还。这种方式既可节省老百姓的出行费用,又能缓解交通压力,缓解道路拥挤,自行车租赁系统建成后,理论上也将缓解一部分出租车的运营压力。
    去年年底传来好消息,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关于<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对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承担的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了批复,予以通过并高度评价。这一消息,也让期待轨道化交通能真正让生活"提速"的太原市民欣喜不已。
"只有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完善立体化的交通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当公共交通发展方便又实惠的程度,选择打车的人自然会变少。当城市道路不再拥挤不堪,出租车才能真正发挥有效运力,为需要的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靳卫东表示。
    太原市交通局有关人士表示,太原市无论采取哪些举措发展公共交通,确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政府决策者的共识,那就是,既要考虑市民的切身利益,使其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也要充分顾及广大车主及出租车驾驶员的利益,这正是目前形势下实现太原8292辆出租车经营权平稳过渡的根本保证。随着太原建设公交都市计划的不断实施、加气站的增加,现有的打车难等各类矛盾也将得到缓解,这也将为出租车行业今后的改革提供便利。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