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从后面看起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5/2 13:18:01

    读书喜欢从后面看起。拿起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倒看如流。
    最初看书也是循规蹈矩,从第一页一路翻看下去,后来,改变了,要从后面看起。
    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是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读之书,比如一部集子,一本刊物,最好的总在后面,前头多是废话,不算废话也味同嚼蜡。
    第二,这也不怪,所有的故事,精彩多在最后。而追求精彩是人的本性也。
    看金庸的《鹿鼎记》,看了三遍,真是精彩,但也遗憾,就是前面一百来页读得实在艰难。看到第三遍终于有了点自己的想法:或不砍掉这一百来页或者把它穿插在整本书的某些地方?想法虽有,却不敢肯定。后来看《鹿鼎记》电视剧,看到编剧把这一百页大刀阔斧真统统砍了,心中甚是快慰:看来,有我这个想法的,不是我一人啊。
    人生的故事多是这样,一个事件的开始,多数平淡如水,甚至味同嚼蜡,到后来也许才会风云会际,跌宕心弦。所以有些人相信一见钟情,那也许是对的,但你更要相信那一开始平淡如水的爱情。而如果人生也能从后面看起,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呵!
    我的大学老师王志讲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来访,老师很认真地同他坐谈了几个小时,最后这位朋友起身告辞了,老师还不明白这位久未谋面的朋友此次来访的目的是什么,便有点茫然地也起身相送。这时朋友走到门边,打开了门,半边身子已经在门外了,突然回头似乎轻描淡写地说:哦,我忘了,你能帮我一个忙吗?然后朋友一分钟内就把请帮的忙讲清楚了。朋友走后,我的老师王志回想了一下,突然仰头大笑:原来朋友花了两人几个小时,只为了最后讲出一分种的话。老师后来总结出这样一个人生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前面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以后再与人交往,老师前面总是敷衍,头脑里行云流水想着自己的事情,只到了后面才让自己竖起耳朵认真和留心。结果都使他很得意。重要的东西总是在最后,而他从来也没有遗漏。
    张爱玲曾经谈到她老师教她们如何作文,她在《论写作》一文中这样叙述道: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对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我们早已哄堂大笑。我看了,也忍不住掩嘴而笑。其实她的先生教她的也就是从古人那里承传来的作文章的所谓“凤头、猪肚、豹尾”一类的老生常谈,只是讲得太——那么回事了,成了惹人的笑话。其实,作文也好,做人也好,不论开头、中间、结尾,只要有一点好的,也就够了。作文没有从头到尾好的,人生更是这样,如果你想从头到尾的精彩,可能最后只能成为别人的一个笑话。
    也许很多作者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在作文时都尽力在最后做到最好,连金庸这种讲故事的高手也不例外。罗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