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我的童年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周永煜 发布时间:2019/2/21 11:29:33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把我带回到童年时代。

我的童年虽然很少有漂亮新衣,几乎没有零食,但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满满的快乐。

那时没有幼儿园,在8岁读一年级前,小孩都在家自由地“害人”。记得是五六岁时吧,父母正年轻,都很忙。父亲除了家里的农活,还是一位好木匠,平日在村里干些木工活贴补家用。母亲不但要干农活,还要负责家里吃穿日常,有干不完的活,所以小孩彻底自由。

我们家有一对父亲亲手做的柜子,下面是一扇小门,里面有空间。小时候,第一次我打开柜门时就想,这里能容下我吗?试试吧。于是我蹲下,先伸进脑袋,哦!可以的!慢慢地,一点一点,胳膊、身子、腿都进去了,连鞋子都不用脱掉。虽然不能伸直了腿,但蜷缩身体,完全可以躺下,那就睡一觉吧!没想到一下子睡到天快黑了都没醒,还是母亲打开柜子发现了我。只记得母亲当时大叫:你怎睡在这里!我在村里找了一下午了!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我没敢出声,因为母亲从来不发脾气,那天肯定是被我吓坏了。

到了8岁,母亲亲手缝好书包,送我去上学。老师安排我坐在第一排。最开始觉得第一排真好,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就害怕第一排了。因为我是左撇子,平时习惯于左手干所有事,读书了才知道写字必须用右手。老师一发现我伸出左手就拍一下,我就赶紧换右手。见一次,拍一次,换一次。我好想坐到后面去,离老师远点,就可以少被拍几次。可我个子小,坐后面看不见黑板,只能坐第一排。唉!只能尽快学会用右手写。在老师的监督下,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学会了用右手写字。每次想起这件事都深深感谢我的老师。如果没有老师从小的严格要求,等长大后改变左手的习惯,就会变成一件很难的事!

我们那个时代上学没有现在复杂。课本只有语文和数学,所以孩子们玩的时间很充足,我经常和同学一起玩跳绳、踢键子、抓子子、捉迷藏、跳方格等各种游戏。这些现在的孩子也都玩,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工具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比如键子:母亲先要挑选一小块结实的花布或羊皮,剪成两块大小相同的圆片做底。再剪一块长方形的做管,然后把它们缝合,底片里面装一个铜钱,最后一步是找鸡毛,母亲在院子里捉一只大红公鸡,拔几根较软的,毛绒绒的;再拔几根较硬的,一道红一道黑,亮亮的,一起插进毛键管里,漂亮极了!

乡村孩子读书之余一定是帮父母干一些活。我的母亲特别勤快,所以我几乎不干活。但我喜欢放学后和高年级同学去挖草。我每天放学跑回家,把书包扔到炕上,拿上袋子铲子就走。到了地里边挖草边说笑,不觉得时间长也不觉得有多累,好像很快就可以装满袋子。可惜那么多草现在已叫不出名字来。只记得背起袋子,一会走一会跑,有时摔倒在地逗得同伴哈哈大笑,于是立刻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走走跑跑,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黄昏时分的上空……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童年太多的记忆已模糊了,但童年的纯真似一汪晶莹透亮的清水令人神往,童年的快乐像一首余音绕梁的歌曲令人难以忘怀。

责编: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