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本网策划 本网策划

民生新常态 幸福新寿阳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晓华 发布时间:2015/1/6 16:09:00

 
寿阳行政中心及市民广场。(资料图片)


2014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上,一本来自寿阳的《百鸟朝阳——中国山西寿阳百种野生鸟禽摄影集》荣膺特别大奖。与其视其为一本影集,毋宁看作是寿阳县近年来大兴“生态立县”战略,营造万顷林海,引得销声匿迹几十年的鸟儿们“回乡安家落户”——“绿满寿川,百鸟朝阳”的影像写真,是寿阳“绿色GDP”最生动鲜活的缩影和诠释。

从《蓝公教织歌》到《大美环城歌》

清大学士、道咸同“三代帝师”、首席军机大臣、“寿阳相国”祁寯藻一生著述等身,但很少为某一王公贵胄树碑立传,唯对家乡一位前朝七品县令蓝尚质情有独钟,非但亲笔撰《蓝公教织歌》溢美吟颂,而且大书深刻,建祠立亭,树碑传唱。四百年前,在“冬无棉衣,夏无布葛”、“春晚无花秋早霜”的“冷寿阳”,一位来自“秦中巨族”的外乡县令,目睹“山农卒岁苦寒逼”的凄荒景状,毅然倾囊而出,荡尽家中“私财数十万余”,“广募陕西四方习于耕织之男妇数百户”,来寿阳“置工具”、“置女傅”,手把手教民纺织,教民“肇牵服贾”,大兴工商之风,开纺织贸易先河,创造了古邑循吏史上“一年织事成,两年狱讼清,三年机杼不空鸣,篝灯万户闻书声”的华美政绩,谱写了一曲为官为民,爱民如子,舍家为民,造福寿阳的千古绝唱!

时隔四百年后的今天,新一代的寿阳执政者们把《蓝公教织歌》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座右铭。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不渝坚持“振兴寿阳先富民,优化环境先造林”的施政方略,短短二三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和质量,建成了一条长达32.5公里的环县城绿化林带——环城森林公园,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创造了环城绿化美化的典范。

环城绿化工程总投资3.8亿元,栽植160多种乔、灌木树种100多万株,新增草坪38626平方米,造林3万亩,由森林公园、生态植物园、碳汇基地、“森林氧吧”、“万寿朝阳”等“九区十二景”,构成了一条环抱县城的绿色玉带。加上城东灵芝公园、城南滨河公园、市民广场、朝阳广场、福澜广场等十几个街心公园和广场,县城人均绿地面积由过去的不足30平方米猛增到126平方米。

2012年至2013年,《人民日报》记者郝江华五次采访寿阳,三次畅游环城森林公园,不惜浓墨重彩报道“城在林中、花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大美盛景,称其为“恍若黄土高原兴安岭,疑是塞上江南桃花源!”

大美环城,惠泽万民。有文人雅士仿《蓝公教织歌》格韵,作《大美环城歌》,记颂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民生工程:“美寿阳,消夏无暑好风光。环诸皆山八百里,洞过五水饮白马。飞来碧玉绕新城,南联北合堪天成。大美环城六十五,春风一绿三万亩。昔日寿阳城,老旧如荒村。晴天‘土蒙蒙’,雨天‘泥泞泞’。春夏少绿荫,秋冬多沙尘。泱泱名古邑,岂能不造林?盛世班子坚,敢为天下先。造势先造林,强县先惠民。造林即造福,树木即树人。党政大手笔,举县大工程。建设环城大林带,拓展延伸大县城。山西第一碳汇地,全国首创开先风。德政始于民本,问民计,听民声,生态立县惠民生。退万耕,还万林,夙兴夜寐千万辛。为有林荫多壮志,敢叫古邑换新春!一年城北绿,两年城南林,三年惊现园林城,滨河万户乔迁红……城在林中林抱城,花在树中花偎林,人在景中画里行……科学发展福祉七镇又七乡,人人共享惠万家。今犹唱,蓝公歌,谁与和?大美环城谱新歌!天蓝地绿慨而慷,日丽中天新寿阳!”

“工业园区挣钱,生态园区休闲”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座脱胎换骨的园林新城,孵化催生了一座现代产业新城。随着寿阳“大手笔布绿、大气魄造绿、大智慧创绿”,一座省级园林城市脱颖而出。美丽的生态环境,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交通禀赋,使寿阳很快成长为“聚才引凤的宝地、投资兴业的洼地、创新发展的高地”。

如今,出寿阳县城一路向南,在寿阳古文明发祥地——马首,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寿阳县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整个园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集工业化、功能化、生态化于一体,按照“现代工业强县、山水宜居名城、旅游休闲胜地”的发展定位,倾力打造“产业政策先试区、转型跨越示范区、企业发展先行区”,正在成为寿阳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综改的航母。

2010年以来,先后有中煤集团、北京鲁能、香港明泰、河北金能、强伟纸业、雨润集团、湖北晋和产业新城、江苏鸿典、晋荞米业、奥泰实业等高新技术和中小企业项目落地寿阳,进驻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230多个,引资总额2100亿元,居全市之首。2013年,全县推进项目48个,完成总投资700亿元,“六位一体”完成额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寿阳县新签约的几大项目投资规模均超过了100亿元。湖北晋和产业新城总投资120亿元,囊括了医药、建材、机械制造、二次供水设备等4个产业园区。华北泛家居产业城总投资140亿元,集原材料交易、生产加工及贸易、物流、研发、培训于一体,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泛家居建材产业集聚区。

“一城催生一园,一园孵化百业,百业惠及万民。”工业园区的迅速扩展壮大,为全县新提供就业岗位8693个,新增个体工商户2581个。201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05亿元,同比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同比增长14.6%。“工业园区挣钱,生态园区休闲”,已成为寿阳人津津乐道的口头禅。

全国一流学校、一流医院、

一流小区是幸福寿阳新地标

2014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寿阳县人民政府县长郝鹏鸿庄重承诺:“一定要把县级新增财力60%以上用于民生,让寿阳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红利。”近年来,寿阳县公共财政的民生投入,保持了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09年为4.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52%;2010年为4.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48%;2011年为6.2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51%;2012年为7.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50%;2013年达到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六成以上;2014年,已突破8亿元。

位于寿阳县城西北部的寿阳一中新校区,堪称寿阳县委、县政府亲民重教的经典之作。新校区占地300亩,总投资3.9亿元,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教学区、生活服务区、运动区三大区域,拥有可容纳72个教学班的大型教学楼和图书楼、实验楼、宿舍楼、田径场等配套设施,是一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高标准示范学校。一流的教学环境,创造了一流的教学成绩。2014年,寿阳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722人,总达线率73.2%,创造了恢复高考38年来最高历史纪录。

“大病不出城,小病不出村。”这几年,寿阳县每年实施的“十大惠民工程”中,医院建设一直是重头戏,新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人民医院更是重中之重。以总投资2.6亿元新建寿阳县第二人民医院为标志: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联合省城各大医院专家团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使寿阳百姓足不出城就可以享受到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患者们高兴地说:“专家请到家门,做核磁不用去省城。”与此同时,寿阳县在全省率先实施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今年,全县相继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对6个乡镇卫生院、162个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改造,覆盖了全县八成以上的行政村。作为全国新农合试点先进县,寿阳县新农合村、户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由最初的85.6%上升到99.85%,住院率由1.7%上升到6.64%。

寿阳县委书记、县长郝鹏鸿在《寿川大医赋》中写道:“盛世必治大县,大县必施大政,大政必修大医,大医必造大福……为大医者,唯系寿阳民生大计,宁静致宏远发展大志;为大医者,唯系寿阳苍生大福,淡泊创宏图社会大业。”

“幸福不幸福,大头看民居”。“十二五”以来,寿阳县委、县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旧城棚户区改造、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为重点的县城改扩建工程。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滨河新区全部、中心城区大部、北部新城一期九大住宅小区工程。截至目前,总投资10亿元、17栋、1698套的中心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滨河2#地块保障房,12栋、840套已全部完工;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滨河花园保障房,8栋、456套已完成基础工程建设,预计明年竣工交付使用。与之相配套,“六纵六横”城市道路工程、集中供热供气工程、街头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都按照“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高标准同步进行。

56岁的低保户马海旺,今年夏天刚申请到政府廉租房指标,冬天就搬到了泰祥西苑小区。“取暖靠地板,做饭用地暖,汽车楼下钻。真是托了政府的福、共产党的福啊!”马海旺高兴而风趣地对记者说。

2014年,寿阳“方山桃花节”诗会上,寿阳百岁老人程青英在一首打油诗中写道:“县委政府新姿态,寿阳环境新生态,干部群众情常在,幸福民生新常态。”

是啊!民生新常态,幸福新寿阳,美好的憧憬已经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陈文君 韩慕青 岳艳芳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