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城市美如画,全靠你我他”……眼下太谷大街小巷处处可见这样醒目而温馨的清洁卫生标语牌。在加强宣传造势的同时,太谷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力度不断加大:数九寒冬下,垃圾清理工人汗流浃背在清运生活垃圾;环卫工人孜孜不倦地清扫大街……
今年以来,太谷县紧紧围绕以建设谷色古香新太谷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为出发点,抓住“美丽太谷·清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2014年城乡环境专项集中综合整治活动目标要求,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整治城区市容市貌、城乡环境卫生和乡村清洁工程,创新模式,全民动员,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热潮,干部群众纷纷投身到打赢“城乡清洁工程”的火热战场,为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美丽幸福精品县城锦上添花。
太谷县把“清洁工程”作为全县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九方面33项任务的专项整治工作来抓,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思路,推行成片整治模式,实行乡、村、户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活动,编写宣传材料1万份,刷写固定标语100余条,营造了全民动员、全员动手、“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聘请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共10人成立环境卫生义务巡查组,对清运、保洁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其责任区的卫生保洁情况、城市监察执法人员的不文明执法行为以及全县广大市民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随地吐痰等影响市容市貌的不文明行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县城清洁面积已由过去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近20平方公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今年新增购置了420个果皮箱,1200个垃圾箱,750个垃圾桶,8辆压缩垃圾车,2辆电动三轮车,1辆装载车,1辆洒水车,2辆电动式清扫车以及脚踏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等环卫设施。该县环卫局长郭利生说:“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健全管理机制,使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
近日,太谷县从垃圾源头防治着手,创新举措, 改变垃圾收集、清运模式,在南山南路和箕城街两条严管街率先试行“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撤去原来沿街摆放的垃圾桶,设立了6个生活垃圾收集点,沿街商户、饭店、居民将自家垃圾装入袋内,由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运至垃圾收集点,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车走点净。为了防止二次污染,新增加消毒液洗车项目,所有垃圾清运车辆倾倒完垃圾后,就近全部用水加消毒液洗车后方可进城。
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要求,整治流动摊点乱占道摆摊设点、店外经营现象,各临街单位和门店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查处占道设置牌匾,乱堆装修建筑材料等行为,整治非法占道促销等户外商业、宣传咨询活动,及时清理门前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贴乱挂等“脏、乱、差”现象。
全面提高主次干道、古城区、小街小巷等道路清扫保洁标准。目前,南山南路、康源路、箕城街、龙城连接线、太太线、金谷大道、康宁路、古城东西南大街等主街道已全部实行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效果良好。对高速连接线、太太路等重要地段机械化清扫由每日一次调整为两次。箕城街、南山南路等地段的保洁时间夏季延长到晚11时。对城区道路两侧白色垃圾物、漂浮物要求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每日对县城7条中心路段实行机械清扫,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降尘措施,每日洒水三次,净化空气,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按照“村镇联动、条块结合、以点带面、分布推进”原则,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各乡镇、各村以村内主干道路卫生、进出村口卫生、乱堆乱放整治、长效机制为重点,集中清理村内垃圾,集中整治村内乱堆乱放,集中整治村内卫生死角。目前,全县已清理卫生死角500余处,基本取缔了村内垃圾池,建立了村外定点垃圾倾倒。对108国道过境段、南循环线、龙城连接线、太太路等通道沿线两侧村庄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主要清理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贴乱放等现象,从而有效地规范了通道的环境卫生管理秩序。采取多种方式,对粪堆、垃圾堆、灰堆进行治理,使之远离水源和居民区,全县农村治理粪堆、垃圾堆、灰堆、柴草堆1000余个,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了群众的生存环境。(范松荣 韩 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