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山西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训班在我市开班,来自全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领导组负责人、省农业厅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我市涉农部门负责人等接受为期2天的培训。培训中通过学习政策、介绍经验、交流体会,总结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明确责任、把握重点,全力推动山西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省农业厅厅长李平社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玉亭致辞,省农业厅副厅长董希德主持,副市长王建林部署我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市政府秘书长黄海涛参加。
李平社要求,要率先发展现代农业,牢固树立率先发展意识,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框架、主导产业,审视现代农业体系发展水平和科技含量,强化责任意识,紧跟国际国内发展水平。要率先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流转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快转变二元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向三元结构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要率先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培育县乡农业干部、农村现代农业“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培训农业科技致富能手,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农为动力,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李平社强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农业部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措施,是培养现代农业产业带头人的重要举措。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强化责任意识,勇担光荣使命,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真抓实干,实实在在抓出成效。
胡玉亭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晋中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市目标,积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强特色产业,主攻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狠抓畜牧业强市建设;努力创新经营方式,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基金,积极探索网上销售模式;努力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农村金融新途径,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政府、企业与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合作攻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今年年初,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倍加珍惜这一重大机遇,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积极开展规划编制,重点要围绕改革创新、强基固本、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体系建设五大工程,启动抓好“两县六村一企十园”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在农村改革、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现代装备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走出新路子。为了确保这一任务圆满完成,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预算600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各县(区市)每年财政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并逐年增加,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王建林部署了我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他指出,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要明确目标任务,客观分析差距,加快推进实施,探索创新路子,找准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贷支持,扩大农业保险,制定配套政策,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抓好管理考核,搞好宣传总结,确保推进力度。
培训中,农业部的农业专家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四川省南充市、晋中市太谷县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经验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改革与建设的体会。 (智慧萍)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