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试运行启动仪式暨山西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位于我市的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举行,标志着我省的重点转型项目再次落户晋中,发挥效益。
2013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并被确定为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吉利集团承担的晋中M100甲醇汽车的试运行工作,经国家权威部门对试运行车辆的抽查检测,各种排放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为全省推广和使用甲醇汽车创造了条件。
市委书记张璞指出,在当前晋中产业结构仍以煤焦为主,转型发展仍为当务之急的背景下,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晋中,为晋中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车用燃料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玉亭表示,这一项目昂起了晋中转型跨越发展的龙头,对于提升集聚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将发挥极大的带动和引领效应,具有里程碑意义。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点。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应对能源紧张、减缓气候变暖、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战略选择和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
面对新常态,展望新未来。我们所追求的经济之“强”,绝不仅仅是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更重要的是质量之强、效益之强、动力之强。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运营,为此做出了最好的注释。
速度要加快,质量要提升,效益要高端。这就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内涵。
“十二五”以来,我市以项目见效为主攻方向,加大项目招商与建设力度,市领导们率先行动,全市不断吹响抓项目的集结号,12个兵团各出奇招,又共同进退,抓项目成为共识,抓好项目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每个县(区市)的奋斗目标,以促进产业转型,焕发了经济新活力。
高举“革命兴煤”之旗,走“六型转变”之路,依托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非困于煤。
一场波及1.64万平方公里的“煤炭革命”,正在晋中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2014年,全市转型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45.3%,非煤产业、新兴产业、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2 %、38.2%、37.5%。产业转型项目占项目总数的45.3%,非煤产业投资占转型项目投资的88.3%,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转型项目的落地开花,不仅增大了经济总量,打破了一煤独大的局面,更使工业新型化步伐加快。
延伸煤焦行业的产业链,让煤炭为晋中人民获取更多的实惠。介休路鑫、灵石启光、寿阳明泰、左权阳煤和榆次华能等5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取得路条,总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一,超过我市现有装机能力。有关部门正积极与河北建投的战略合作,跨区域送电的4×100万KW煤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及早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一批煤制气、煤制油项目也在紧张布局之中,寿阳20万吨乙二醇、昔阳40万吨特种PVC和兰凯博80万吨醚基燃料项目等煤炭产业延伸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之中,这些项目的投产将大大提升煤炭的附加值。
“这头的鼠标一点,那头的田间已经风起云涌”,这是媒体对淘宝晋中馆形象的描述。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正在向信息化领域实现突破。
2014年6月淘宝晋中馆正式上线以来,晋中农业企业入驻天猫的店铺有23家,集市店铺167家;销售达40.6万单,销售总额1573万元;冠云牛肉、荣欣堂太谷饼跻身全国电子商务食品营销500强。
政府埋单、农企卖货、农民增收的电子商务模式,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办法,正深刻地影响着晋中农民的生活,成为其发家致富的新引擎。
此外,金谷农业投资公司组建运营,流转土地3500亩,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完成;37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增长9%。
晋中农业正在向信息化、集约化、品牌化大步迈进。
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占GDP比重上升到41.9%,提高3.7个百分点;太原铁路枢纽物流中心开工建设,为现代物流业中枢奠定了基础;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增长32.9%,与国旅集团达成千亿旅游产业发展的合作意向,共同组建旅游产业投资公司,通过集团化运营管理,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整合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开拓广阔的市场,放大晋中旅游品牌效应。
如此骄人的转型综改效果,当然受惠于改革与创新。2014年,我市出台全面改革“50条”,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铺开行政审批、土地管理、金融发展等12项重大改革。
同时,大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112项,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制,审批时限缩短到40天左右;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公开出让天然气加气站经营权;实行政府投资行为审批和方案审批,健全了代建制和项目法人制。
此外,创新驱动战略得到全面实施,不断迎来良好的市场回响。
——创新区域发展。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区整体享受扩权强县和转型综改试点县政策,区域内六县(区市)政策同享、改革同步、一体发展。
——创新土地经营和管理制度改革。成立全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广左权“土地银行”经验,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1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7.8%。
——创新地方金融发展机制。我市被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确定为“山西企业孵化基地”,5家企业集中挂牌,天津股交所山西运营中心在晋中挂牌运营,全国首家试点企业“升级贷”,推广灵石城镇化建设私募基金模式,平遥日升隆成功发行全省第一支小贷私募,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金融工作,全市新增贷款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创新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市级13项行政权力事项,直接下放到3个开发区。
——创新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管理,与国旅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探索组建旅游产业投资公司,试行集团化运营管理,全省首家开通旅游直通车。
——创新“五规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在市城区、“108廊带”试点,着力实现“区域全覆盖,城乡一张图”的构想,以人口规划为基础、以产业规划为核心、以空间规划为引导、以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重点、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保障,推进“五规合一”的实现。
就是这样,我市以战略化布局、区域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低碳化推动、信息化融合以及大产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的“五化三大”战略思路为指导,积极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山西综改实验区的经济版图中,晋中正在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省委、省政府六大发展的战略中,晋中正在肩负起越来越重大的历史责任。
“十二五”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为此做出了最好的阐释与证明!(王良才)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