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生态庄园生态庄园

明乐庄园:生态庄园景区典范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若男 发布时间:2015/1/7 10:40:14

晋中的生态庄园经济搞得风生水起。一片片荒地披上了绿衣,声声清脆悦耳的鸟鸣环绕耳边、一幅幅宛如世外桃源的景象浮现眼前……在这些生态庄园中,位于榆次区修文镇西白村村东的明乐农业生态庄园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北方最大的马术表演训练基地

明乐农业生态庄园占地393亩,东靠108国道2公里,南距常家庄园1.5公里,距省城太原市太长高速18公里,距晋中市区13公里。

几年前,它的所在地还是一个废弃的砖厂,春积水、秋扬尘,满目疮痍。2010年,开始初期规划,就选取以生态度假、游客休闲娱乐为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在景区环境建设和功能塑造上下功夫;2011年,作为晋中市榆次区“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正式运营;2013年,全年盈利创收超过千万元,有效解决了荒地绿化、新农村建设等棘手问题,成为小型庄园型景区的典范。

记者从太原市区出发,沿着建设南路一直朝南,在太榆路转108国道一直向西,朝太谷方向前进,就看到了路边“明乐庄园”的指示牌,整个行程大约一个小时。

顺着两侧林木密集的小道开车大约五分钟,就能看到写在高大气派的仿古式门楼正中的“明乐庄园”四个金黄色大字。进入庄园,园内的一物一景让人眼前一亮,地面整齐干净,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座栩栩如生的马踏祥云雕塑直观地向众人展示了庄园的特色。这里的马术俱乐部已经成为太原和榆次爱马人士家喻户晓的地标性场所,更是北方最大的马术表演训练基地。原来自开业以来,管理者就斥巨资购买名贵马种。现在共有马厩96间,设有无菌产房、无菌医疗室,共有马匹90余匹,其中最为壮观和罕见的是血统纯正的汗血宝马、高大威武的德国温血马、英国纯血马、荷兰弗里斯兰皇家御马等28匹名马,国家级马术教练、副教练、运动员、专业配餐师、高级兽医等80余人,并与山西省体育局合作成立了山西省马术代表队,填补了山西马术运动的空白。

三项亮点打造特色庄园

庄园里每天11:20进行马术表演,每次表演时间大约30—40分钟,观众可以看到只在电视中出现过的特技,比如马倒地装死、骑师骑行期间双腿着地后快速翻身上马、骑师骏马相互配合着越过一个个障碍……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中外名马的风姿,还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名马,如果要骑马,则以1鞍时为单位计时,1鞍时等于45分钟,最多可两人轮流换骑。

百鸟园也是庄园的重头戏,一张张拼接起来的网,像大型帐篷支在每个鸟舍的四周和上方,网内还有大鸟在低空盘旋。在这里可以近距离看到一些伏在草丛中温顺的鸟类,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珍稀的鸟。红色羽毛覆盖、细长红腿的火烈鸟造型有趣,脖子长,常成S状弯曲,睡觉时一只脚站立,把头放在背上,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石雕;头顶有红肉冠的丹顶鹤,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头顶有黄色簇状物的冠鹤,羽色别致,是乌干达的国鸟……一只只五彩斑斓的珍奇鸟类让随行的小朋友惊讶不已。据介绍,百鸟园占地8000平方米,是省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鸟园。园中现已有东非冠鹤、黑白天鹅、火烈鸟、白头鹤、黄嘴鹳等珍奇异鸟40多种700余只。

此外,高科技智能果蔬大棚也是庄园的一大亮点。这种大棚采用最先进的阴阳棚技术,与原始温室大棚相比,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两棚的空气对流,实现气体交互利用。阴棚的保温性差一些,适合生产食用菌等作物。而菌类生长需要氧气,果蔬生长需要二氧化碳,两棚空气对流,蔬菜每天产生的大量氧气供应给菌类,菌类每天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供应给果蔬,二者营养互补,科学利用。大棚内的各种绿色蔬菜供游客休闲采摘。

配套设施为体验式休闲旅游增色

随着三项亮点场所的建成,与之相配套的生态餐厅、垂钓馆、儿童游乐区、拓展训练设施等一系列设施也迅速建了起来。建筑设计中采取园林式布局,使庄园整体风格不仅符合城市广场的休闲特点,还具有乡村旅游田园风光,形成了明乐庄园体验式休闲旅游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庄园游百鸟园、观看马术表演、采摘等活动都是要按照项目收费的,游客可以提前在园区现场购买或者网上订票、现场确认订单,也会不定期在网上推出团购门票的活动。

同时,园区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参观方案:早8:00从太原或者榆次出发,经历短途车程到达明乐庄园,首先亲自去体验采摘的乐趣,或者参观园区风景;10:30参观百鸟园,感受黑天鹅、冠鹤、鸳鸯、火鸡等30多种珍奇异鸟;11:10准备前往马术馆,观看专业马术表演,欣赏汗血宝马、英国纯血马等中外名马;12:00在明乐生态美食餐厅用餐,品尝农家饭;13:30在园区联系高尔夫、羽毛球、斯诺克、乒乓球或者其他游乐设施;15:00开始返家或者入住宾馆到浴区洗浴桑拿。

如果还不尽兴,可以驾车到距离明乐庄园不远的中国儒商第一世家—常家庄园、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静园等地参观。(李若男)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