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在寿阳县景尚乡满金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现,前来这里购买羊肉的客商络绎不绝。该合作社负责人一边向客户介绍即将出栏羊的肉质情况,一边在用现代化机器对羊群进行管理。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26个,覆盖全部行政村且村均发展4个,注册资金总额达57303万元,社均61万元,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购销、营林、农机等多个领域,服务和带动3万余农户。全部合作社中,拥有商标的合作社27个,获得产品认证的21个,与一村一品对接的47个,进行土地流转的71个,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参与的合作社15个,形成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格局。
规范化管理促合作社健康发展
在合作社发展中,为确立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寿阳县各职能部门从服务“三农”大局出发,抓服务,办实事,尽量减化尽量减免合作社登记注册费用,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绿色通道。
工商局免收注册费和年检费,近年还改革为农民群众直接到工商所进行登记注册;公安局减少了100元刻章款;税务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部分合作社免税登记等等,并严格按照“一章、三会、三制度”“一品五证”予以引导,狠抓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和财务管理,推动了合作社上档升级。此外,寿阳县还不断抓政策,创环境,从2009年以来出台县级示范社奖补政策,每年对10个优秀示范社每社奖励10000元,县政府在每年出台的全县农业产业优惠政策中积极倾斜合作社,有力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通过促进合作社的规范发展,该县确立了培育典型引领带动的工作思路,创建了10个国家级示范社及19个省级、61个市级、70个县级示范社。
规模化生产促产业基地迅速壮大
寿阳县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对合作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既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又带动周边农民增加收入。
平舒乡东辉农机合作社先后承担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作业、玉米机械收获三项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完成2万亩玉米丰产方项目、1.5万亩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1万亩机械深松整地作业项目任务,2012年建立全县首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松塔镇松塔村李非牛带头创办了松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2200余农户加入合作社,蔬菜销售量从2004年的300万斤上升到2014年的510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2630余万元;景尚乡因地制宜,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户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协议,再由村委会流转给企业项目,或由种养大户与农户自主协商,直接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流转土地,不断壮大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规模化。
据统计,目前,全县百亩以上土地流转合作社有22个,合作社不仅能集中连片经营,农户也能享受流转收入和打工收入,全县60%以上合作社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民人均收入25%以上。
品牌化经营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平头镇“南沟村”黄粉虫鸡蛋、平舒乡“野狐岭”小米、南燕竹镇“寿薯黑美人”等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寿绿”蔬菜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越叫越响,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为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合作社还不断创新运作模式,采用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羊头崖乡天田香杂粮种植合作社与晋荞米业公司结成的优势互补关系,合作社负责杂粮基地建设、试验推广新品种、订单种植、科技培训、组织农户扩大生产、集中销售;晋荞米业公司负责加工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销售市场建设以及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的订单粮食;订单农户可根据所售品种质量分别享受0.1元、0.15元、0.2元的高于市场价收购,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销经营模式,同时,天田香合作社以市场化运作扩大影响力,通过国内外各种展销会,将合作社生产的寿阳小米、四彩小米、八品杂粮、黑五类杂粮盒等打入全国各大市场。
各类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他们与社员们抱团闯市场,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岳艳芳)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