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营造法治社会氛围、着力完善法治机制……”太谷县在全力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工作中以“六权治本”为核心,以法治政府、平安乡村、村民自治、法润太谷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科学构建“1234”新模式,为金谷大地开创出一片和谐别样的农村新天地。
“一个核心”,牵领乡村治理“牛鼻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庄时,胡村镇西吾村村民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打扫卫生已经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大伙儿都说:“党员干部带头干,全村群众跟着干,村子现在是越变越干净了,日子越过越顺心!”
西吾村干部群众用双手改变了村容村貌,更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种幸福感源于一个威信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班子,更来自民主平等和谐的共事氛围。
“村里的大小事情由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决策。”村民代表王和平说,“村务管理也非常公开透明,大的村务和日常村务村民人人可以参与,人人都能监督。”
在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富看来,要想办好村里的事,一要靠党组织。组织强则民风正,党员干部领好头带好路,村民就能跟着干;二要靠制度。村规民约面前人人平等,奖惩分明,通过监督管理强化村民的规矩意识,自觉自愿办好自己的事。
“西吾村的改变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其次是他们把村干部的选任权,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对村干部的监督权交给了村民,率先为全镇实现村民自治带了个好头。”胡村镇党委书记王迎庆如是说。
农村治理法治化工作开展以来,太谷县198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决策例会制度和驻村干部列席指导村务决策制度。同时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促进了村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出村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委会为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农村治理架构。
“两个平台”,开启服务群众“直通车”
太谷县北关村曹大爷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想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拨通法律服务热线6212348不到十分钟就接到了法律调解人李继的电话。经过耐心细致劝解,曹大爷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打消了法律诉讼的念头,而且还知道了不少法律常识。“没想到办事这么方便,办事员态度又好又有耐心,帮我解决了烦心事。”和曹大爷一样,太谷县法律服务平台的建立让很多群众依法办事更方便快捷。
“我们法律服务中心设有法律咨询、法律顾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个窗口,并结合“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县乡村(社区)配备了专业法律工作员,免费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办理过程由热线办通过手机传递对接、回访和考核管理跟踪督办,实现了‘一个平台,多元服务’的功能。”县法律服务中心杨立梅主任介绍说。
不仅如此,全县乡镇(区)依托“两所一庭”整合综治、信访、司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借助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村公共法律服务点87个,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援助案件受理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了“法律顾问进乡村,享受服务宅急送”的点对点服务。
县乡两级法律服务平台的建立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与6212348法律服务热线有效对接,实现了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全覆盖、常态化和便捷化。乡村干部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明显提升,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96个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自发组建各类服务小组,主动参与村(社区)卫生监督、矛盾调解和文体活动等村级事务的服务和监督,农村治理的热情在全县农村得到了充分激发。
“三项工程”,激活法治乡村“正能量”
在太谷县北阳村,活跃着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和村里有威信,大伙信得过的村民组成的一支特殊“工作队”。大伙管他们叫“法律明白人”。很多村民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都愿意先听听“法律明白人”的意见。从去年开始,北阳村8位“法律明白人”在各自责任区内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北阳村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无一例上访的村风新貌。目前全县通过打造“法律明白人”工程,培养了800余名看得懂、讲得出、用得上法律法规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全县农村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渐浓厚。
在全面提升农村法制意识的同时,太谷县充分依托“干部大课堂”、“孟母书院”主阵地,大力开展“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工程,先后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北大等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高密度、多角度的依法行政方略、法律法规宣讲教育。全县掀起了县级领导带头下基层讲法律,乡镇、部门领导干部、村支部书记人人参与讲法律,法律培训“一竿子到底”的法制宣讲热潮。与此同时,太谷县专门针对村“两委”干部、“农村法律明白人”、农村居民分别编印法律知识读本;组建由高校法律教师、政法系统、专业执法人员、专职律师组成的讲师团,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并利用“法治讲堂”、“道德讲堂”和乡村大喇叭进行宣传教育。
在此基础上,太谷县多点、多面、多形式全面加快“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程。胡村镇长安路法治一条街、北阳村法治文化广场、北关村普法教肓基地、朝阳村街道和学校法治文化设施等150余处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竞相亮相。同时,一批反映群众身边真人真事“接地气”的法治文艺作品精彩推出。胡村镇的秧歌戏《新村颂》、表演唱《十唱北阳新变化》、《老两口学主席讲话》等文艺节目在全县乡村巡演,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项机制”,增强依法治理“持久力”
为扎实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工作的开展,太谷县建立了“乡村权力运行规范化、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专项整治常态化和治安防控立体化”四项机制。在规范乡村权力运行机制上,太谷县把推进“六权治本”作为农村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内容“对症下药”,以涉农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带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必议十件事”、财务管理“五签字”管理办法和编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汇编》,《两委印章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厘清了乡村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机制上,太谷县积极构建“一心三防”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心”,即率先在全省组建人民调解110指挥中心,开通“6224110”人民调解专用电话,实行全天候24小时服务,随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随时受理登记矛盾纠纷,有效地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三防”,即构筑村级(社区)调委会、乡(镇)级调委会、以驻法院诉调对接为主要方式三道防线。目前,全县健全人民调解组织228个,初步构建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调解体系,接处各类矛盾纠纷案件267件,有效化解了6起多年积案、难案;在建立专项整治常态化机制上,太谷县坚持问题导向,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狠抓乡村干部腐败和“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集中解决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特别是通过开展“信访积案百日攻坚”专项活动,集中化解了省、市交办的14件信访积案件;在构建治安立体防控机制上,太谷县健全以治安、巡警、刑警、交警等多警种参与的巡防机制,24小时不间断巡逻查控。在乡村主要道路、关键卡口安装了视频监控,2700个社会部分探头实现并网运行,有效提高了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同时,建立健全了农村治安联防组织197支786 人,以“十户联防”、网格长、专职巡逻队、公安派出所共同巡防为主,构筑起新型群防群治网络。全县农村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如今,在太谷农村随处可见农村治理法治化如火如荼进行的画面。开辟法治宣传专栏,实行村务公开,开展法律服务“三下乡”活动……每一次实践都将在太谷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将为太谷农民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太谷新闻中心(郝俊刚 杜会兵 霍燕)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