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麦入土,清明遍地清。”又是春播好时节,太谷县的农民朋友们早已忙碌了起来,了解市场行情,购买耕作农资,维修农机用具,参加各类科技培训……。
在太谷县小白乡沙子地村的万亩枣园里,鑫鑫栆业合作社的操作员正在向农民朋友讲解如何操控小型无人机。“这个小东西能飞?”村民刘大爷惊讶的问道。“那可不,不仅能飞,还能往地里打药呢。”和他相跟的一位村民搭茬道。随着嗡嗡嗡的声音,小型飞行器在操作员的操控下稳稳地飞了起来。不一会儿,一排排枣树的农药喷洒工作完成了。“当初买时很犹豫,价格太贵,但工作效率很高,省时又省力,这钱花的值。”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栓明介绍说。原来,这样一台飞行器从购买机器到培训操作员,总共要花费10余万元,但它喷药的效率却是人工完全不能比的。以往,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打5亩地,而飞行器一天就能打200亩地,是人工的40倍,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枣农的负担,也为枣农民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活计。“我们一个人一天干的活,给它不用一个小时就全做完了,而且枣的产量还大了,确确实实的为我们农民减负增收。”合作社一位枣农高兴的向记者说道。
从沙子地村出来,记者一行去了太谷县象谷村,在这里见到了该县“物理农业”第一人武海牛。“物理农业就是靠电、磁、声、光、热等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抗生素等化学品来养殖、种田、防病害,从而获取高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随行的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老武现在使用空中电网、臭氧喷雾器等方法进行大棚作业。单从去年看,他的大棚产出的蔬菜在口感和产量上都比使用传统方法种植蔬菜要好,这种方法的确让他受益。“物理农业投入比较高,使用技术还不能完全掌握,村里的很多菜农还是靠传统种植方法,我也是在实验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但我相信选择物理农业这条路是正确的。”老武对他的物理农业充满信心。
太谷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逐年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随着新型农机的引入、推广和应用,“高效农业”逐步引领农民的“生产圈”,科技培训成为太谷农民必不可少的“家常菜”。仅2015年,太谷县举办农机培训课11次,1400余名农民群众参加培训,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利益。
新型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太谷现代农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更为农民增收致富趟出了新路子。
太谷县新闻中心 郝俊刚 杜会兵 刘浩达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