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太谷县太谷县

文化芬芳 金谷流香

来源:太谷县新闻中心 作者:杨巨斌 杜会兵 发布时间:2015/7/7 9:28:35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这里山明水秀,人文荟萃。

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媲美欧洲田园的绿色生态、敦厚淳朴的乡俗民风、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一个个触手可及的鲜明符号清晰勾勒出一个美丽古城——太谷。

太谷之美,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独具外在魅力更富文化内涵。

品读太谷文化,历史足迹远可追溯仰韶文化,近可承接晋商文化,而其戏曲文化、中医药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武术文化及饮食文化等也毫不逊色。称其为文化大县实至名归。

打好“名人文化牌”,让太谷文化“底气十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厚重太谷,能文善武,名人辈出,更有教子佳话懿范千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日的《三字经》今日读来依然朗朗上口,而孟母教子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太谷是孟母仉氏的故里。深入挖掘孟母文化内涵,推动太谷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凝聚为全县共识。

太谷县委书记郝向明认为,孟母文化是中华母亲文化的传承和延伸,也是太谷特有的文化符号,深度激活孟母人文资源,高举孟母文化品牌,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化单为众,集成发展,将人文品牌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是历史赋予太谷的独特良机。

如何打好孟母文化这张牌,充分释放太谷悠久的文化底蕴?怎样加快要素整合,全面激发文化品牌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扩张作用?从2012年举办首届孟母文化节开始,太谷一直在探索、思考,也从未停下努力的脚步。

“借船出海,择善而从,市场化运作,让专业人办专业事”。思维的碰撞不仅激发了灵感更达成了决策共鸣。而《山西青年报》精英设计团队的加入更为2015年太谷县第四届孟母文化节注入了全新理念和创意路径。

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太谷县委宣传部长孟玲珑在文化节前期整体策划中指出,要把孟母文化节作为主线,全方位挖掘包装本土特色文化,将节庆活动转变为打造品牌文化和大众文化,提升全县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和辐射平台,使孟母文化成为“太谷文化”转向“文化太谷”,走出山西、走向全国的特有文化符号、文化标签和文化品牌。

“孟母情 太谷行”主题确定之后,《山西青年报》先后有100多名记者蹲点太谷,携手县内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对太谷文化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全新包装。与此同时,“感恩·家庭”、“南山作证缘定金谷”汉唐式集体婚礼、“孝亲·健身”、“传承·弘扬”等五项主题,18项系列活动在太谷如火如荼展开,3万余群众热情参与。特别是“妈妈最美”摄影作品活动先后征集到来自内蒙、辽宁、河南、贵州、上海、湖南等全国各地5000余名摄影爱好者的8500余幅作品。系列活动将打造名人文化品牌融入大众文化中,有效推动了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多次参与策划指导孟母文化节的山西青年报副总编贺虹盛赞太谷:“真是个好地方,很有历史内涵,一定要把孟母文化节打造成太谷文化的地理标签。”

做足“功课”,胸有成竹。初夏时节,太谷县第四届孟母文化节如期而至,以广场交响诗“一堂课”形式呈现的开幕式震撼全场,博得满堂彩,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

而以《创客时代 创意太谷》为题的“一场论坛”和《钱文忠讲孟母》的“一个讲座”更是汇集国内大家学者,专业人士做客太谷,从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角度智能论道,思想交锋,为太谷发展支招,更为太谷文化增色。整个活动不仅使孟母文化、家教文化、孝亲文化得到弘扬,更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等50多家媒体关注。仅开幕式,各媒体原创单条转播数百次,观看人群数十万,太谷信息平台当晚点击量突破2万余次。

以孟母文化深挖太谷文化的路径抉择,开启了把名人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及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用特色文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征程。

引凤筑巢,搭建文化产业的“用武之地”

历史留给太谷弥足珍贵的多元文化财富。

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武术之乡,国家文化部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太谷拥有地上地下文物634处,文化遗址、古代建筑、晋商大院等代表性建筑星罗棋布,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馆藏6000多件珍贵文物,以一县拥有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在全省县级市中无出其右。如果把山西比作中国历史的地上博物馆,太谷无疑是最具魅力的展厅之一。

看文物知文化,太谷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太谷现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太谷秧歌、形意拳、龟龄集、定坤丹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说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是历史赋予太谷的使命,那么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引领作用,更是时代寄予太谷的厚望。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太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人文资源颇受青睐,钟情于这块“风水宝地”的山西省投资集团成为太谷的合作伙伴,并于2014年启动了总投资45亿元,占地1341亩的山西省文化产业园和孟母文化园建设项目。据该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山西文化产业园将依托太谷厚重的文化底蕴,建成囊括全省不同地域文化的非遗展示园、文化驿站园、三晋景观园、山西风情街和孟母文化园五个功能区233个小景观。据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旅游人数可超2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并可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而孟母文化园将以太谷为核心,以辐射太原市民为重点,打造以孟母文化主题园为核心,带动太谷城北商务、居住、商业、文化休闲发展的文化园区。该园建成后,预计游客和会议规模可达到15万人次/年,年均收入3000万元。目前,孟母文化园主题广场已建成,民俗博物馆群和主题会所正在建设中。

“太谷文化底蕴深厚,集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晋商大院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身,是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打造山西文化产业园和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既是我们集中优势文化资源,精准发力,提升‘谷色古香、养生太谷’文化品牌的高端平台,更是经济新常态下项目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太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武晓花如是说。

化单为众,架设太谷文化产业接轨经济发展的新纽带

把文化产业资源变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是太谷县把提升文化品牌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谋划和实际行动。

站在新起点,在操作层面,太谷依托丰厚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正鼎力实施“234战略”,大打生态牌、农业牌、文教牌,努力打造省城太原的卫星城、后花园。为此,太谷将以“谷色古香、养生太谷”为统领,以四大旅游板块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不断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做好“孟母文化节”这篇大文章,并通过持续开展以家文化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和专题讲座,大力弘扬家文化和孝亲文化,传播“孟母情”,推动“太谷行”,做靓做强“孟母故里”名片;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特色,大力扶持三台、龙门、壁崖、禅坊等民俗文化村建设,提升农耕文化产业价值;以黄河中药厂的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和广誉远国药即将建设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充分展示龟龄集、定坤丹、牛黄安宫丸等系列特色产品。体验、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运动和养老养生产业,开设骑行、垂钓、武术、攀登4大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把中医药养生文化、酒文化、醋文化植入旅游接待中,加快建设“文化、生态、养生”三位一体旅游目的地;依托凤凰山龙泉宫、大佛山天宁寺等独具特色的庙宇,建设宗教养心旅游片区,吸引游客来此品味宗教文化,体验心灵净化之旅;加快农耕文化与晋商文化相互融合,做好太谷秧歌、形意拳非遗产业及铁棍、背棍、高跷、撅棍、舞龙、舞狮、旱船、花轿、刘三推车、二鬼摔跤等传统民间社火艺术的传承发展;切实提升晋派砖雕、晋商彩灯、根雕、蛋雕、铜镜、麦秆画、葫芦烫画等民间传统工艺产品的内涵和附加值;在重点景区景点通过统一设计制作、悬挂反映太谷文化特色的照片、书画作品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太谷文化元素充分注入旅游内容,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产业的直接收入,进一步扩大太谷文化影响力,使太谷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对话古今,太谷文化一脉相承,交相辉映;放眼未来,文化太谷正当其时,茁壮成长。

太谷必将在三晋文化沃土上绽放异彩。(杨巨斌 杜会兵)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