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点映首都首映献礼“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乡土纪录片《花戏》融入中国记忆 6月4日,乡土纪录片《花戏》的一款全新正式面世。这款海报透出的信息是,在6月10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时,由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出品的90分钟纪录片《花戏》将于6月6日在“花戏”的故乡左权县点映以答谢乡亲。而首映式放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电影厅,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而放映的四部文化遗产类影片之一。国家图书馆的首映时间定为6月9日上午10点。9日当晚,《花戏》主创还将带着影片到北京舞蹈学院放映。12日之后,《花戏》还将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放映。
“左权小花戏”是在2014年7月16日继“左权开花调”于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后,荣登国务院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它列在“传统舞蹈”的第二位。保护地是“山西省左权县”。虽然今天很容易在艺术词典或网络、手机上搜索到关于“左权小花戏”的词条解释,但是不到左权县过元宵节,很难读懂“花戏”的意义。平时看不见,元宵节一到遍地花戏的那种感觉,真是令人叫绝。《花戏》告诉观众:“花戏”是亲圪蛋不老的秘籍,是山里人隐藏在冬夜里的“花心”,是火盘边关于“春事”的“游戏”。“花戏”从内心迸发出来涌动成了火盘边的欢笑;“花戏”从遥远处扭跳而来,蔓延成今夜的无限风情。一个半小时的《花戏》,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个经典作品,出演的演员上千人。出现在电影中的外地花戏演出团队有北京舞蹈学院、山西省歌舞剧院、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晋中文工团、晋中学院音乐系舞蹈班、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等。
而出现在左权县花戏老资料的团队有左权县孔家庄老艺人、左权县工交系统演出团、左权县发电厂文艺队、左权县焦化厂文艺队、左权县化肥厂文艺队。而由《花戏》剧组拍摄的最新镜头出演的有左权县小花戏艺术团、左权县民间花戏班社、左权县北街社区花戏队、左权县西关社区花戏队、左权县龙则村花戏队、左权县西瑶村花戏队、左权县红都民歌基地石家班、左权县宏远学校、左权县民歌花戏研究会。而武社火由左权县麻田梅花拳坊表演。
为了把《花戏》拍得更有地方特色,外景地选了左权县龙泉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岩风景区、紫金山风景区、石匣水库风景区、将军广场、沙河公园、文史陈列馆、老井村、西河头村、孔家庄村,以及天门寺、高欢云洞、石佛寺魏晋石窟、文庙元代大殿、洋楼圪洞、麻田八路军总部、烈士陵园等文物场所。
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作为《花戏》的学术合作单位,为教学片倾注的大量的精力。所有教程部分全部由忻州师院舞蹈系学生完成。访谈部分,原左权县红旗歌舞团的老艺人张书明、王宪伟、李贵锁、刘宝珍、张保田、刘瑞琪等,原晋中文工团老领导王瑞、李福田和左权籍歌手刘改鱼、石占明、刘海平及左权县孔家庄村民都在片中讲述了花戏往事。
而承接拍摄任务的“纪录存在工作室”是一群热爱乡土文化的年轻人。导演杨睿锋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供职,为了爱情回到太谷创立了“纪录存在”。首席摄影师赵飞是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挚爱摄影。 剪辑师陈晓宏对每个画面精益求精。所以,《花戏》是值得期待的一部乡土文化纪录片。晋中广播电视台将把《花戏》剪辑为四集系列片,从6月10日起由晋中一套率先播出,以敬礼“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董永德)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