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茶路天使——班玲
精致的茶案、青瓷的茶杯,她身着汉服正专注地沉浸在泡茶的宁静之中,她动作娴熟,气质优雅,随着冲泡完成,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现在冲泡的是普洱茶,有清鲜淡然之香气,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她向记者讲解道。
她的名字叫班玲,是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的一名茶路天使。今年22岁的班玲还有一个响亮的头衔——中级茶艺师。一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走进这座古色古香,充裕着浓厚文化气息的研究院,在与班玲的对话中,第一次近距离的走近茶路天使,聆听她们的故事,领略她们的风采。
班玲生活照
“最早印象中的茶还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那时是爸爸喝的茉莉花茶。每次爸爸泡茶时,总会被浓郁的花香所吸引,所以对茶既神秘又十分好奇。”班玲向记者娓娓道来。
有一天,班玲趁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泡茶,只不过她不是去喝茶,而是抓一大把茶叶泡在水中去闻茶的香气。“爸爸回来不仅把我泡的茶叶倒了,还把茶叶藏了起来,不过不管爸爸怎么藏,我却总能找到。”听着班玲的讲述,记者仿佛也随着茉莉花的香气回到了儿时。
“童年已经很遥远了,但儿时的茉莉花的茶香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怀!”班玲说,“现在想起来,都会忍俊不禁的让眼眸染上笑意。”
‍
班玲和研究院茶艺师受晋中职业技术学院邀请进行公益演出
2012年,班玲进入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学习。在大学里,专业开设有茶艺、茶礼、国学等课程,这也是班玲第一次系统的对茶进行了学习。
“进入大学,其实才真正第一次走进茶的世界,最早对茶的认识很简单,也很浅。”班玲说。
从茶的基本知识,到茶艺茶礼,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进入大学的班玲,仿佛瞬间开启了自己无限的求知欲。这些系统的学习也为她后来成为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一名茶路天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汝欲学茶,功夫在茶外’,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学习茶,其实不仅仅是茶本身,只有广泛涉猎,不断做到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养,才能给予茶更多的感知与领悟,才能更多地领略茶叶世界的多姿多彩!”班玲对记者说。
2014年六月,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招聘一批茶艺师,得知消息的班玲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考核,还是大三学生的班玲正式成为了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的一名茶艺师,在研究院,她们还有一个美丽的称号“茶路天使”。
“现在想起来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但更多的是庆幸,抑或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不知不觉中,茶已走进了我的生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起来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班玲更多的是感恩。
‍
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一角
2014年7月9日,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是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民政厅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的一家以开展晋商文化研究和中华茶文化研究为内容的社会团体机构。研究院的成立,也标志着新一代晋商扛起了“开辟新万里茶路”的大旗,复兴“晋商梦”“晋茶梦”。
‍
2014年7月9日,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
“来到研究院,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于茶的理解,我们不单单的讲茶本身,更多的把自己当作了一个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要做的还有很多。”班玲告诉记者。
进入研究院,班玲又一次进入一个多姿多彩,处处充裕着文化气息的茶路世界。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向更多地朋友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工作生活之余,班玲还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古诗词、国学、礼仪等,广泛涉猎,认真感悟提升。
“茶是简单也是真实的,不一样的心情泡出的茶味道也不一样,通过茶,也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自己,客观地看待问题,真实正直,人要有一身浩然正气。”班玲进一步向记者讲述。
短短的一上午,通过与班玲的对话,记者仿佛也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茶路之旅,通过她的分享,让记者逐步地了解了茶,也开启了记者对于茶无尽的求知欲和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正如班玲所说的“茶,是简单也是真实的,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
从研究院走出,记者也一直沉浸在茶路世界的美妙中,为新一代晋商勇于担当而喝彩,心里默默祝福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走出一条新的万里茶路,也祝愿这个90后的小姑娘在茶的征程中越走越精彩!(记者 董永德)
责任编辑 董永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