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

晋中乡村旅游

来源:晋中新闻网 作者:杨巨斌 发布时间:2015/1/8 9:13:00

丹桂飘香,太谷乡野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穿梭于太谷南山“百里林果带”之间,红彤彤的果、黄橙橙的梨、红中带青的枣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绿色间缀满枝头。呼吸着都市难以寻觅的新鲜空气,乡间林野的清爽与疏朗夹杂着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沿路而行,医药食品园、侯城苗木花卉园、凤凰山森林公园、阳邑现代农业示范园、小白万亩红枣园、任村怡园酒庄、农家乐、采摘园,依次入眼……这里,拂去了城市的喧闹与雾霾,尽显乡村的丰硕、静怡与清新。

太谷的乡村之美不仅值得一看,更值得一品。

农家乐“火”了,老百姓“乐”了

除去平日打理的两栋大棚,每逢有客,任村乡东贾村赵卫兵一家总是早早起床。摘菜、洗菜、采购、清扫、换床单……一家人各有分工,娴熟不乱。七八年中,从单一的餐饮接待到住宿、采摘、观景、体验农事,赵卫兵的“农家乐”越来越具吸引力,而不时的礼仪、烹饪等服务接待培训也使东贾的“农家乐”接待更加专业。“俺们村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平时三五十人,旺季一天有300多人,‘回头客’很多,户均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一脸憨厚的赵卫兵谈及自己的生意喜色难掩。

从2006年算起,率先起步的东贾村“农家乐”在太谷称得上是一个成功范本。而在晋中,太谷任村乡东贾村的“农家乐”早已榜上有名。

“我们一家已经来这儿好几次了,这里的农家饭地道可口,住宿环境干净,价格实惠,一家人几百块钱就能吃好玩好,还可以摘菜、摘果,体验农家生活,孩子喜欢,我们也觉得挺不错。”来自太原的刘先生告诉笔者。

时下,适逢双休日、小长假,来太谷体验农家出游,已成为省城及周边县市游客,特别是孩子们最快乐也最简单的事。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休闲农业的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商机进一步增大。

尤其是农家采摘成为了省城及周边颇具吸引力的短途游项目,为农民增收找到了又一有效渠道。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连续几年举办了草莓节、桃花节、西瓜节、采摘节等活动,特别是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和放大了我县乡村旅游的影响力。仅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游就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6.8亿元。” 太谷县旅游局局长王铁忠对此深有感触。

因势利导、鼎力相助,搭建促农增收大舞台

“太谷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拥有不可多得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我们在全面提质全县旅游业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并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的个性元素,梳理出特色卖点差异化的主题乡村旅游,并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拉动客源消费,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地农民从单一务农转向农商并举,增收受益的支撑点和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的持续动力。”太谷县委书记郝向明如是说。

的确如此。近些年来,太谷县以打造省城后花园为目标,在谋定全县旅游业上,按照“整体提升+多元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错位发展,在深入挖掘和全方位展示太谷人文历史内涵的同时,积极寻求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将“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等元素充分注入其间。通过政府引导和多项服务支持,一批以润月山庄、美宝生态园、任村乡东贾农家乐、三台民俗文化村、百里林果带沿线六乡观光采摘、万国风情园大棚生态餐厅等为代表的高中低端兼顾的乡村旅游项目风生水起,备受青睐,更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接待、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消费、民俗文化消费的多元发展。全县乡村旅游呈现出农业多产化、农民多业化、农村景区化、资源产品化的好势头,太谷乡村旅游逐步走上以旅补农、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良性发展道路。如,起步较早的任村乡东贾“农家乐”旅游接待一年四季无断档,仅从事“农家乐”接待服务的农户该村就有30多户,全乡10个村从事“农家乐”和采摘接待服务的达到350多户,直接带动和解决农村劳动力近800人,户均年纯收入近3万元,总收入近千万元,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美宝山庄年接待省内外游客近5万人次,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消费300多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在太谷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全县各乡镇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屡有建树,其发展轨迹可圈可点,各有特色,形成了异彩纷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10个乡村生态庄园,形成了3个较大规模的采摘园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成熟。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乡村旅游焕发生机

通过对现有乡村资源的进一步梳理整合,今年,太谷县敲定了“谷色古香·养生太谷”的主题旅游思路,投资400万元,瞄准“一线六乡十七点”精准发力,并充分将太谷的历史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素融入其中,加快构建全县养生与品位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一线”,即沿南山百里林果带一线;“六乡”,即南山一线涉及的六个乡镇;“十七点”,即生态庄园、民俗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三种类型的17个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提升点。其中,生态庄园将达到“六有”标准,即有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文化活动中心、互联网和统一宣传内容;民俗民宿农家乐,从整体村内状况、外部环境、设施设置、卫生、特色餐饮、服务质量、安全管理7大项92条加以规范,切实提升接待档次;采摘园从环境、道路、接待设施、停车场、管理制度等方面19条加以规范。达到“三有五统一”,即有组织,成立合作社,设立接待中心,专人负责;有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标准的遮阳亭、衣帽钩、卫生间等;有醒目的标识标牌。统一接待制度,统一价格,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扩大太谷对外影响的宣传内容,统一采摘用品。与此同时,太谷县沿南山旅游线路开通了三条乡村旅游公交线路,设立了26个停靠点,把各个乡村游景点串珠成链,互补互融,极大地解决了市民周末出行游难题,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实惠、轻松愉快的休闲旅游新体验。

“我县乡村旅游打造提升9月中旬基本成型,国庆节全面对外开放。目前,已完成了润月山庄、龟龄山庄等7处乡村酒店挂牌。同时,24公里南山旅游公路启动建设,将南山一线近百个村的农家乐、采摘园以及其他文物古迹串联起来,形成了‘品养生酒、练形意拳、打柔力球、住生态园’和‘游三多堂、尝太谷饼、登凤凰山、吃农家饭’的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太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武晓花表示,随着大西高铁、太太路的开通和凤凰山、乌马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太谷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旅游半径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和功能进一步增强。今年县财政投入400万元重点打造的“一线六乡十七点”,就是要在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联合经营,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和串珠成链上做文章,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生产力,让乡村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加快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和促进农民就业的新渠道。(杨巨斌 杜会兵)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