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要闻要闻
本网讯 近期,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晋中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模式和新业态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晋中市特制订《晋中市5G+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促进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方案将全面推动晋中市“5G+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使晋中市初步形成“5G+工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预计到 2023 年,晋中市开发区将实现5G基站全覆盖;围绕该市八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出 3-5 个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晋中市九大传统行业,打造10户以上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累计超过100户 。
方案从三个方面有十余项重点任务,不断提升该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
1.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部署建设晋中市5G基础网络,实现主要城区连续覆盖,开发区全面覆盖,到2023年,5G站址累计达5000座。
2.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晋中市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产业园区(集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依托基础电信运营商和省工信厅选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晋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食品工业、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馋业、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信创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八个百亿集群,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共同打造3-5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021年移动晋中分公司和紫光云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晋中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高效运营、效果追踪的一体化大数据解决方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降本增效提供多维度的智慧化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引进培育方案解决供应商,打造企业内5G网络化改造及推广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模板,拓展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服务,开展应用咨询及研发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鼓励软件企业开展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认证,促进软件生产率的提高和软件质量的提高,提升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和高质量发展;鼓励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独立软件开发商、IT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云计算企业等开展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运行服务、云服务、数据中心咨询设计和工具标准符合性评估,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具有高适应性的IT运维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IT运维服务能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IT运维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提供商等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提升大数据管理能力和标准化水平,为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大数据产业全面发展。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4.实施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工程。围绕晋中市九大传统行业,在山西安泰集团有限公司、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中晋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和陕西黄河重要有限公司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广基于5G、IPV6等网络技术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重点打造5-10个“5G+”内网改造样板示范工程。
5.继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两上三化”(即上云上平台和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引导规上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实现安全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实现业务系统和工业生产设备上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从基础上云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升级,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打造10户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6.持续加大两化融合贯标实施力度。在2020年晋中市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19户(全省排名第二)良好基础上,继续以贯标工作引领带动,持续在信息化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先进的工业化设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高效高质低成本精细化的现代企业生产与运营目标。到2023年累计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达到100户。
7.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向上对接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标识节点及应用系统,提供标识注册服务、标识解析服务、标识数据服务、运行监测等功能,推进产品服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智能化。
(三)开展行业、企业及技术层面应用示范。
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视频监控、智慧物流、巡检运维等重点工业应用场景的创新应用,全面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8.推进产品和服务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新型传感器、AR/VR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研发或引进智能化装备、智能机器人、车载智能终端、金融智能终端等高端装备,在关键工艺环节,开展行业“机器换人”试点示范活动,实现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9.开展行业层面的应用示范。以重点行业为主体,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带头成立行业协会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制定行业信息化发展标准规范,搭建行业服务平台,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提升行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0.开展技术层面应用示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与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进行典型案例宣传,开展推广应用。
11.积极开展产学研应用。构建一批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边缘数据中心等科研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环境基本完善,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行动,开展跨行业协同的创新应用。重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晋中市特色和优势领域,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对接融入行业或区域产业供应链体系,提升企业互动创新、协同制造、融合发展的能力。
同时,为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晋中市加强统筹协调,由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加强联动合作,落实部门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发展中跨部门、跨领域等重要问题。努力做好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工作,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并对企业高层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者、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政府各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者开展5G+工业数字化转型专业培训,提升企业高层开展两化融合的决断力,提高信息化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提高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
依托大学城、职教港及各县的职业教育,加大人才的培养。市县政府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拟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智库,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试点推行挂职培养交流机制,增强信息化岗位工作者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两化融合战略目标的推进提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对各个行业、不同规模、有产教融合及两化融合强烈意愿的典型企业,集聚资源和政策,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宣传引导,聚焦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应用,适时开展“5G+工业互联网”主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产业峰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展示“5G+工业互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营造良好氛围。
最后,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晋中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和《晋中市加快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奖励政策,鼓励各县积极建设和申报省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对于开发区内企业申报技改创新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邢娜)
责任编辑: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