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中 > 要闻要闻
梁春斌正在开视频调度会。 摄影 唐伟青
有梦想的人,永远不迷茫。自2007年加入山西得天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至今,15年时间,梁春斌沉浸在养猪一线,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从生产一线操作工到车间组长、场长,再到生产部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踏实走好每一步,最终幸运摘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晋中市养殖行业的一面旗帜。
为伊消得人憔悴 ——技术为本 大胆推广新品种
养猪是榆次当地农户的传统产业,人们以养本地土杂猪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原来品种落后单一,管理简单粗放,技术要求也不严格,只能靠多养才能挣到辛苦钱。”梁春斌认为,必须改变传统养殖方式,靠科学养殖才能提高效益。于是,他致力推广饲养美系杜长大商品猪。通过测算,每饲养一头杜长大商品猪比过去饲养土杂猪出栏可增盈利100元至200元以上。
“现在,公司又引进了加拿大培育的新品种加系原种猪。”梁春斌介绍,为了摸清种猪的生活习性,掌握种猪各类反应的第一手资料,他连续一年多待在栋舍。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和试验,终于培育出第一批优良的后备母猪,发情明显,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抗病能力强,养猪效益显著。
而在推广养猪新技术上,梁春斌也是不遗余力。后备母猪同期发情,激素饲喂非常关键。“经过2个月的观察、饲喂,我们总结出‘后备母猪经葡萄糖水训练后,可经饲喂枪直接饲喂激素’的办法,提高了后备母猪的同期发情率,解决了第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后备母猪饲喂18天后,肌肉注射生源和血促,在配种时有10%的后备母猪不会出现静立反应,这种情况下能否配种困扰了大家很久。如果配种,会出现配种分娩率下降、生产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如果不配种,前期每头猪90元的成本就会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梁春斌经过两个批次160头母猪的试验,得出结论:后备母猪在激素饲喂过程中有疫苗免疫会影响饲喂效果,影响发情。随即,他及时修改后备母猪饲喂操作流程,制定出了后备母猪在饲喂激素前必须完成疫苗免疫的操作流程。经后续试验验证,后备母猪发情率可达到90%以上。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技术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母猪繁殖生产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有利于母猪达到一样的繁殖状态、健康状态、免疫状态,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梁春斌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好。
咬定青山不放松 ——安全为天 打造“铁桶式”猪场
经过多年的养猪实践,梁春斌摸索出了一套绿色科学的养猪方法和实用技术,让当地农户看到了养猪产业的新希望。
在得天缘公司,梁春斌率先严格执行分阶段和分区作业程序。“分阶段和分区作业程序,能够更好地管控人流、车流、物流、猪流。每个阶段由专人负责,设立单独的操作间;车辆设立洗消车间、烘干车间,采样检测阴性后方可进入各段作业区域;物资进入后,依据物资种类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且对消毒后物资进行采样监测;猪只移动采用三段赶猪法,各区域依据警戒线明确划分,人员不能跨区域移动。”梁春斌说,按照分阶段和分区作业程序,能够更好地打造“铁桶式”猪场,加强生物安全管控,堵死生物安全漏洞,更好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侵袭。
梁春斌还倡导实行绩效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以生产成绩核定工资标准,杜绝弄虚作假。”这样一来,员工怨言没有了,干劲更足了,很多技术措施也容易落地了,大家都把自己负责的猪当成自己家的猪去养,充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员工一心一意抓生产的良好局面。
2018年,得天缘公司投资300万余元建立了猪人工授精站。梁春斌深知责任重大,为了帮助青年技术人员尽快成长,为公司培养后备力量,他手把手为青年技术人员传授经验、举办技术培训讲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6个月培养出了6名合格技术人员。“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既减少了农户养殖公猪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和优良基因的普及,为榆次区乌金山镇乃至全区、全市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春斌是一名成功者,靠自己的汗水、更靠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自己、带动了企业,也悄然改变了当地人对养猪这一行业落后、传统的旧观念。
“疫病防控是猪场能否正常生产的重中之重。”梁春斌特别重视对猪流行病学的调查和防控技术的研究。他在猪场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发病机理、发病原因、病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以及发病的控制策略等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猪只血样监测制度,猪场定期采血监测,依据血样抗原抗体水平,针对性地对猪群进行免疫,保持健康稳定生产。
扎根养猪事业的这十几年里,梁春斌苦心钻研,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猪方法和实用技术,形成了成熟的猪场管理模式。多年来,他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苦干实干,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信任、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他先后荣获2017年晋中市劳动模范、2020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次,他又带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光,载誉归来。(张志丽)
责编: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