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一个平凡的日子。
然而,对于榆社县西马乡东马村人来说,这是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东马村人和周边村庄的乡亲们一大早就洗漱干净、穿戴整齐、三五相约涌向村口,见证具有历史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日思夜想的西马桥终于建成了!孩子们再也不用趟着水去上学了!
你看,常在外村居住的东马村任老汉搬着板凳来了,80多岁依靠轮椅行动的常大娘让家人推来了,李家媳妇怀抱小子手牵闺女一路小跑来了,建新妯娌们、润娥姐妹俩挽着臂、肩并肩也来了……人们挨挨挤挤熙熙攘攘,眉宇间晕满喜色,言谈中解读幸福。
趟水上学
“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中学。夏天雨季时,河水大,看着哗哗激流的大河,实在不放心孩子们自己趟水过,我就背着孩子们过河上下学,坚持好多年了。”东马村会计王瑞奎向记者讲述他的经历。一旁的小学生刘欣瑶说:“我上学也是妈妈穿上雨衣雨裤背我过河……”
据西马小学校长王晖讲,小学129个学生,幼儿园68个孩子。其中有24个小学生、18个幼儿家住在河东,来回都得过河。他们家家都备有雨衣雨裤,父母轮流接送孩子。每次把孩子送过河,眼看着孩子进了学校大门,才放心趟河返回。
为了孩子们更安全地上下学,家长们也想过别的办法。张嘉玮的父母骑着摩托车绕路接送他上下学。小嘉玮说:“得多绕六七里地,每天早早就得起床,要不上学就迟到了。”还有的父母干脆在河对岸的村子租房子住。正上小学六年级的张引艺说:“等有了桥,就可以回我们自己家住了。”
趟水上下学,是东马村人不能回避的现实,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他们所说的“水”就是纵贯榆社县的浊漳河。
早在几年前,由于撤并学校,位于浊漳河东岸的西马乡东马村、大寨村、东周村、田家沟村的中、小学生上学,需要到设在河西岸的西马乡中学、西马中心小学。两岸之间虽有一座简易木桥,但每年夏天,雨季到来,水位上涨,湍急的河水经常把小木桥冲走或者冲毁,孩子们不得已趟水上下学。
听村民们介绍,浊漳河流经东马村的上下游建有两座桥,一座是更修桥,一座是幸福桥,分别距离东马村1.8公里和6.3公里。东马村人平时生产、生活通常使用这两座桥。但是孩子们上下学绕行太远,多数要过东马村附近的简易木桥。其中的安全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
“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在东马村实在不夸张,更不是玩笑话。当地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强烈要求新建大桥,解决出行难问题,从根本上解除隐患。“建桥”,是东马村人和周边村民的急切期盼和美好夙愿!
运筹帷幄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榆社县西马乡东马村及周边村人出行难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时刻牵挂在心。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高度关注此事,并作出指示。
2014年隆冬时节,西马桥建设工程进入决策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市委书记张璞亲自研究工程方案,督促工程进度。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玉亭多次深入东马村,调研工程设计和建设情况。
2014年11月16日,胡玉亭又一次专程来到东马村,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参会人员顶着飕飕寒风,就工程建设情况热烈讨论着。
“冬天施工会有很多困难,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号令。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打通!”胡玉亭话语铿锵,“由榆社县政府五天内完成修建通行便道,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桥梁施工建设……”他一再要求,一要制定短期临时方案,设立涵洞,修建临时便道,确保群众和学生出行安全;二要优化方案,细化设计,在两岸架桥通路。并委托市政府督察室督促建设单位实行工程进度周报制,全程跟踪问效。
一时间,任务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清楚明了。桥长86米,桥宽7.5米,引道长750多米,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工程预算510万元,西马桥建设大幕拉开了。东马村人实现“建桥”的美好愿望也将指日可待!
按照清晰的任务和时间表安排和特事特办原则,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快速反应、立即行动。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现场认真了解情况,当场确定编制西马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立即将西马桥的设计文件送达省公路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查。在收到省、市主要领导关于西马桥建设的有关批示后,迅速组织设备和人员开始建设过河便桥、便道,并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和优化了设计施工图,确定了施工单位。 (下转第二版)
新闻链接
晋中市大力消除上学路上的涉沟涉水安全隐患
在加快推进西马桥工程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着眼全市、举一反三,对全市范围内中小学生上学路上存在涉沟、涉水安全隐患的桥梁、路段进行摸底排查。截至2014年12月1日,摸排工作全部完成。经确认,全市农村公路涉及中小学生上学涉沟、涉水的桥梁有109座,存在安全隐患的31座,其中有5座181米需拆除重建,其余26座需加固、维护,整改期限为2015年6月至10月;全市农村公路涉及中小学生上学涉沟、涉水的隐患路段40条,其中有6条15.123公里路面需进行翻修,10条路段需增设桥梁,24条路段需增设安保设施,整改期限为2015年10月。市政府将按照整改任务和时限督促市交通运输局和各县(区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孔德青)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