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汾 > 环保环保
襄汾丰瑞园家庭农场位于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坊村,创办于2016年,2018评定为“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现种植面积3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半夏等作物,兼业养殖、药材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年产优质粮食40多万斤、半夏60000多斤(干品),肉牛20多头,收益60多万元。
一、适度规模,提高效益
流转土地后,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不盲目贪多求大,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耕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针对当地常规小麦品种品质不佳、产量不稳、市场销路不好的现状,农场引进了专用小麦品种,生产符合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的饺子、面包、方便面等不同品质要求的专用小麦,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小麦生产收益提高了30%左右。农场配齐了旋耕机、开沟机、播种机、收割机、机动喷雾器等配套农机设施,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服务收入。
二、绿色种植,培肥地力
农场始终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从不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种植。着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使用全体系渗灌系统,应用生物菌肥、绿色农家肥、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节约了用水,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每年农场都要在不同的地块取土送样,测土施肥,建立配方施肥台账。同时,农场还对地块进行分片轮休,有效培养地力,提高粮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间作套种,开展加工
农场根据当地日照长、土层深厚、土质结构优良等优势,从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引进优质中药材半夏品种进行种植,实施半夏和小麦、玉米间作套种。引进品种表现出了优异的抗病性和稳产高产等特点,而且市场销路平稳走高,得到许多大型制药企业的信赖和肯定。探索的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当地生产,不但使有限的土地实现了多样化经营,而且有助于保湿涵水。与此同时,农场根据市场需求购买了脱皮机、筛分机及脱水等设备,开展半夏干品加工,年可加工商品级优质半夏60000多斤,增加收益10万元左右。如今,该农场已经成为襄汾县乃至临汾市最大的优质半夏种植基地。
四、多样经营,拓展产业
农场充分延伸产品链,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多样化经营。一是发展养殖产业。充分利用小麦、玉米秸秆、枝叶等,发展黄土高原优质肉牛养殖20多头、高品质肉羊600多只,年可收益20多万元。二是开发观光旅游。在半夏抽穗开花季节,临汾、襄汾、侯马、曲沃等周边市、县群众争相前来拍照留影、拍抖音、拍小视频,体验农村生活。三是开展体验农业活动。借助于观光旅游,考虑到许多城市市民特别是年轻家庭虽然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对于入口的农产品如何生产、收获并不明了,还想利用节假日与孩子共享田园风光及相关知识,农场利用空地生产大蒜,在大蒜抽苔季节,推出“蒜薹暑假采摘”体验活动,不但使每斤蒜薹多卖出三倍的价格,而且节约了蒜薹采收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农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品牌经营,突破瓶颈
农场注册了“三晋丰瑞园”商标和LOGO标识,覆盖农场所有农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使农产品穿上了时尚、绿色、环保、高端外衣,增加了附加值,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客商的厚爱,成为网红放心食品的代名词,开辟了“订单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售难问题,实现了农场农产品优质优价,畅销无阻。
六、智力带动,智慧发展
农场主苏玉良爱学习、肯钻研、能吃苦,曾参加2016年、2017年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县举办的农业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具备了良好的生产技能和农场管理经验,成为当地的农民专家和山西农业大学的农民“教授”,他在全国农业和土地问题研讨会上发言,得到北京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好评。苏玉良还对标一流,经常外出学习参观,赴农业发达的浙江、广东、江西、江苏等地农场考察参观,学习经验,扩大自己的农业发展格局和视野,努力成长为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带头人。
七、科学管理,查找漏洞
俗话说:“好记性不抵烂笔头”。丰瑞园家庭农场是一家规范建立台账和生产记录的农场。农场主苏玉良每天兜里总是装着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为的是方便把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气温、风力、天气、土壤墒情都详细记录下来,晚上回来再记到台账上、储存到电脑里。通过定期收支比对,研究增收节支方案。2017年底,通过收支明细表,他发现,麦田除草和玉米田除草成本每年每亩都呈20元左右上升。经咨询专家,通过对比试验,最终筛选出小麦冬前化学除草、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半夏最佳期除草的时间和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责任编辑:郝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