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2年9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传统村落——
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

是山西一座普通的村落,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村子因桥而名,桥则因人而名。其人名曰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智伯的家臣。

公元前453年,智伯兵败身亡。为给主公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而被捉。

豫让拔剑自刎,一腔热血使渠水泛红,桥面尽赤。百姓感念其忠肝义胆,将石桥命为豫让桥,改村名为赤桥村。

豫让虽死,但“信义”之名流芳千古。其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成就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之典故。

智伯虽愚,但其亲手缔造的智伯渠穿越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呈现于世人的眼前。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的太原市晋祠公园,至今还保留着一段修建于春秋时期的智伯渠。

智伯渠起源于晋祠难老泉,其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世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赤桥人引水浇灌田地、洗草作纸,成就了“晋祠大米”“赤桥草纸”之美名。赤桥村古老的民居屋顶、墙壁,至今依旧蕴含着历史厚重的味道和气息……

水滋养了生命,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水蕴育了水稻文化,延伸出祭祀文化……因水而成的传统文化礼制由此绵延播散,形成赤桥村108姓的融合共存,造就了赤桥村的数百年繁荣,让“和而不同”的乡风理念开枝散叶;凝结了穿越时空的浓郁晋韵乡土气息,化为非物质文化基因的晋剧戏曲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汇聚了南北东西的技艺传承,推动了地方的经济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正因如此,赤桥村被列入“马到成功”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实施地。

在赤桥村这片几千年历史滋养的土地上,还生长着13棵千年古树,名曰国槐。这13棵古槐,有兄弟槐,有姐妹槐,有母子槐,还有纪念忠肝义胆的豫让槐。最年长的一棵古槐历经3000多年的电闪雷鸣、风吹雨打依然生机勃勃,满树槐花。

这13棵古槐,滋养了赤桥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成长;见证了几千年来赤桥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记录了这片土地所经历的战争与苦难、幸福与和平;孕育了赤桥人勇于拼搏、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这13棵古槐,就是赤桥人的图腾;这13棵古槐,就是赤桥人的神灵。

这13棵古树,除了槐属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一种社会属性,名曰“社树”。据《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这树便成了社区的边界,人们在树下乘凉,议事,祭祀,形成了礼制社会最初的模样。

人植树,树养人。在这13棵古槐树的滋养下,赤桥村还成就了一代名儒刘大鹏。这个光绪年间的举人,著有《晋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作为山西名人,他写的一本书至今一直被国内外学术界关注。1996年翻译成英文后,被英美等国高校列为中国近现代史教程。这就是著名的《退想斋日记》,200多册,50万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刘大鹏由此被推崇为中国近现代微观史学、微观文化的推动者与记录者。

在赤桥村,还有一座号称中国最小的四合院,它是郑桓公后人居住的院落。

郑大元,字伯阳,明朝状元,是郑国第一任君主郑桓公后人,官至太师太保,与太原名人傅山傅清主还有一段长达20年的生徒关系。郑大元死后,爱徒傅山在其墓碑后亲手镌刻下了这样的悼文:“柳峪似谷口,姓还同子真。上京名不振,伦拟德弥尊。白日无朋友,黄泉有段孙。心期长夜合,抵掌论乾坤。沟壑平生矢,山河大帽孤。呻吟聊日月,教授谢生徒。腐铸完人范,愁雕老骨枯。廿年谁见此,一杖不曾扶。”

如今,郑氏的后人在这里烹饪着郑家家宴,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名吃,循味前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为太原人津津乐道的头脑(八珍汤),就是傅山首创,其所用的八种食材都取自赤桥村。

村民程永红在自家院子里开了一家古槐农家菜馆,经营着迎来送往的日子。炸糍粑糕,做牺汤和家常菜是他的看家本领。

在当地,世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晋祠大米肉筋筋,大寺莲菜脆生生,王廓名韭香喷喷,桂花元宵露八分,糍粑油糕黄澄澄,猪血灌肠驴肉闷,海米白菜热腾腾,全羊牺汤爱煞人。

几千年的文化养育了赤桥村的百姓。千年古槐下,诞生了最早的赤桥人,庇护着赤桥人生生不息、开枝散叶。豫让刺赵,因“信义”而英名千古流芳,让“信义”二字至今流淌在赤桥人的血液里。智伯修渠,一条渠穿越历史,流淌两千多年,伴随着赤桥人繁衍生息,不断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座桥,13棵古槐,一位侠肝义胆的壮士,一代名儒,构成了赤桥村独具特色的历史魅力。回望历史,故人已去,魂魄永存。一棵棵古槐,绽发新枝,不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最好的写照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公告
   第04版:特别报道
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
开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