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太原桥头街一带,街巷的北侧,是庞大的铜锣湾商业建筑群,南侧,则依旧可见无数老太原记忆中熟悉的老店名。不经意间,发现“认一力”的金字招牌又闪亮地高悬于那座辨识度极高的伊斯兰风格三层建筑的顶端。
是的,不声不响中,百年老店认一力在桥头街原址以全新妆容重新开张了。原址恢复,这是太原饮食服务集团对“认一力”这一老字号挖掘、保护、传承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繁华商业老街显然不适合再开传统风味酒店。在老店原址恢复认一力,如何定位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决策者、经营者直面停车不便的不利因素,下定决心在原址恢复认一力。经过分析调研,将桥头街认一力店定位于服务周边居民和“逛街者”的快餐店,这样一来,经营模式、菜品结构都需要做出调整。他们去成都春熙路、西安回民坊、北京牛街考察,详细了解这些城市风味小吃、清真快餐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结合认一力品牌自身所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清晰地描绘出了老店原址恢复的愿景并付诸实施。
正是初冬乍寒时节。早晨,不时可见三三两两出入店门的人来吃早点。
一层近700平方米的店面,宽敞简洁。进得店铺,一眼可见镶嵌于左墙面的“美味传承”——上世纪30年代,河北名厨安良田怀揣梦想来到太原,不久,认一力清真饺子馆在桥头街开业了,安良田就是认一力的创始人。独特的配方,干净的原料,上佳的口味,吸引了无数太原人,从此,认一力美食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近百年如一日,经过战火洗礼,走过风雨沧桑,不变的是那颗清真的心。传统蒸饺、羊肉蒸饺、醋椒羊肉曾获奖无数,江米粥、黄焖牛丸亦名声远播。认一力,给太原留下美好的记忆,也给中华美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寥寥数语,老太原们关于认一力的所有回忆被瞬间激活,年轻人则一下子被带到了对久远过去的各种美好想象中,那是怎样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啊。
“饺子现包现蒸,笼笼都是精品”。敞开式的取餐口,第一眼望见的便是这句足可安顿人心的“口号”。精美凉菜、特色蒸饺、百花烧梅、传统主食,更有为了保证新鲜而每天限量供应的三角饼、缸炉饼、枣泥饼、豆沙饼,这些一提名字就让人欲罢不能的“年代记忆”。价格一目了然,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带走。附近一些老居民,就想尝尝当年的味道,经常前来买一个或两个豆沙饼回家去享用。针对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在保留和恢复传统美味的同时,也不忘给他们提供一些类似炸鸡腿鸡翅的现代时尚美食。
一笼牛羊肉蒸饺,一碗紫菜汤,是来认一力老店吃快餐的基础标配。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历史中的店就是这个样子。这种记忆,几乎可以戳中许多中年人的泪点,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带着来吃一顿,已是很奢侈的事情。
作为一家清真老字号,“头脑”自然不可或缺。与其他店铺不同的是,认一力的“头脑”分了“普通”和“精品”两种不同规格,“精头脑”除了羊肉选用纯瘦腱子肉外,还加了枸杞,纯白细腻的面糊之上,几粒跃动的浅红,单这画风,就平添了食欲和温暖。别小看了这一碗头脑,除了工序复杂工艺考究,原料来源就让经营者们大费周折,所用山药在长短、粗细、口感各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去周边多个种植区精选后才做确定。
取餐口对面的一面墙,都是黑白老照片,记录了太原的很多城市旧貌和认一力的经营历程。坐在旁边用餐,就像回到过去,满满的都是历史。
整饬一新的桥头街,整饬一新的认一力。此次原址恢复,极其慎重地在保护原有风貌上下了功夫。多个设计团队给出了多种设计思路,历经一年之久才最终确定入围方案。原址上面貌一新的认一力,整个建筑保持了原有的伊斯兰风格,二楼阳台的拱形门、白色栏杆、灰色立柱都是原物保留,外立面的灰白色调体现了初创期的民国特色,而房檐则是彰显了山西大院文化要素。
若想完整端详新的认一力,最好是站在它的对面,隔过车来人往的街巷,平视或仰视,跳凸的异于周边的建筑特色,店铺内的影影绰绰,走进走出的匆匆食客,空气中似有若无飘过的丝缕香气,都会让你瞬间穿越,恍然回到当年的时光。
记者李晓并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