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市容环境,近年来我市启动乡村清洁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运和处置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乡村环境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市大部分村庄已经达标。昨日,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今年我市还将创建达标示范村50个,年底前所有村庄要全部达标。
农村环境年底前要达标
我市周边有千余个村庄,按照省乡村清洁工程领导组的安排部署,我市从2013年启动了乡村清洁工程,其中包括整治乡村环境卫生,新建垃圾中转站,创建达标村。创建过程中,我市先后开展了“四有、四无、四清”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等。
同时,借助省、市的乡村清洁工程补助资金,各村庄主要用于农村清扫保洁队伍配置、垃圾清运车辆购置、垃圾中转站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去年我市还组织各县(市、区)编制县域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合理统筹布局农村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此外,我市还强化了农村清扫保洁队伍管理,按照每400名农村户籍人口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大部分村庄组建了稳定的保洁队伍。
截至目前,我市大部分村庄已成为“达标村”,不仅市容环境有明显改善,各村庄的清扫保洁也有了专人负责。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要创建达标示范村50个。而且,对于已经达标的村庄,要逐一自查或抽查,确保年底前所有村庄全部达标。
创建垃圾治理示范点
在去年我市配建25座农村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10座,并继续改造现有的小型中转站,提升转运能力,扭转农村环境的脏臭现象。这些垃圾中转设施建成后,可以满足乡村垃圾直运、转运、就地无害化处置三种模式进行收集和处理,全面提升乡村垃圾处理水平。
根据省住建厅的安排,我市还将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3个县列入全省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其中,清徐县作为我市首批示范县,现已制定了相关规划,计划在辖区清源镇和徐沟镇分别建设两座日处理能力为290吨和130吨的垃圾中转站。目前,上述两个项目已进入可研、选址等前期筹备阶段。
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
在有效改善农村市容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将选定一批收集转运设施配套、基层管理较为完善的村庄,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将农业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焚烧炉渣等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别处理。同时,收运生活垃圾时,会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将玻璃瓶、易拉罐、纸箱等包装物和可利用物分类回收,不混入生活垃圾中,因地制宜实施垃圾分类。
在此基础上,为配合完成乡村风貌管控和绿色村庄的创建,今年全省将以高速公路沿线、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为重点,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将创建100个绿色村庄、50个气化村庄,使更多村庄由“黑”变“绿”,不仅环境卫生要得以改善,更要打造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郜蓉)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