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便民“微”服务贴心零距离 杏花岭区探索“互联网+”服务居民新模式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4/6 15:47:08

随着手机微信的逐步普及,在微信平台用户总数已经突破8亿的今天,如何应用好微信平台,使之成为连接社区和居民的便捷、有效桥梁,杏花岭区与时俱进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居民新模式。 

居民点赞“指尖上”办事   

准生证咋办理?什么条件的居民可以申请低保、廉租住房等等?……对于巨轮街办小北关社区的居民来说,咨询这些问题,只需要动动手指发条微信就可以了。小北关社区建立“和谐小北关”微信群以来,居委会每位工作人员都加入微信群并在群里亮明身份,群里的居民对他们负责的工作一目了然。社区安排专人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相关政策、政务信息和办事流程等,及时解答居民的提问。该社区还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微服务专栏,居民可通过平台实现生活缴费、综合查询等一些列便民服务。   

微信群也成了社区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平台。巨轮街办西苑社区的微信群成了居民们遇到困难时的依靠。前不久,西苑小区15号楼70多岁的董女士出门时发现门锁不住,这可把她急坏了。她在社区微信群里发了条“求救”信息,群内热心居民纷纷回应,为其出谋划策、提出各种解决办法,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建宏看到后赶了过去。没费多少功夫,问题解决了。董女士感激地说:“我本想在群里发信息试试,没想到大家这么热心,更没想到的是李主任能这么快就过来帮忙,太感谢了。”职工新街街办洋灰桥社区最近建起个微信群,将辖区内所有北沙河沿线拆迁居民全部加入群内,群内就成了动迁小组的“官方微信群”,任何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居民的问题第一时间回答,在整个动迁工作中小小微信群起到了大作用。社区主任王建梅笑着说,自从建了服务居民微信群,自己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改成了18小时,上班下班都会及时关注微信群,解答居民问题。当然,多倍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的认同,经常有居民在群里劝她,早点休息,注意身体。   

上下联动将好事办好   

建微信群易,管微信群难,这是杏花岭区不少社区干部共同的看法。微信群的作用不小,但管理不好可能引出麻烦。西苑社区去年年初就和物业公司一起建立了服务居民微信群,并将该群的二维码打印贴至公告栏,欢迎居民扫码加入。很快群里的居民多了起来,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在群里发广告,有人在群里散播谣言……一时,微信群被人利用,居民对此意见很大。无奈,社区将该群解散。去年年底,社区经过讨论分析,按照辖区两个住宅小区,建立了两个社区微信公众群,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片警都在群内。社区制定了群规,不准发广告、不准传谣等被列入。社区还设立入群门槛,凡入群的居民必须填写房号,采用实名,入群人员必须通过群主核实身份并同意。坝陵桥街办新民北街社区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名就是社区办公电话。小北关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互动,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服务的便捷。洋灰桥社区则是将居民进一步细分,按网格、居民类型、兴趣爱好等建立了25个微信群,覆盖辖区居民近50000人,覆盖率达90%以上。每个微信群由居民担任群主,群主各自制定群规管理本群,各群主也建立了微信群,社区干部任群主,一级管一级,多级联动,让“微”服务形成了大服务。   

为了更好应用好微信群,杏花岭区民政局将各社区的先进经验总结成文,下发到每一个社区,让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同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倡议各社区“双网”(网络和网格)联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推动社区服务无缝衔接。

记者李杰华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