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投资山西 > 市县篇市县篇

实干担当抓项目 凝心聚力谋转型 ——绛县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8/25 9:43:28

今年以来,绛县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商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主线,持续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发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一、思想认识到位,主要领导实干作为


绛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作为一号任务,注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在破解中梗阻、推拖绕问题上下功夫,最大限度争取全县资源和力量向开发区投入,把重视开发区建设真正体现在领导力度上,体现在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上。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成立重点项目包抓专班,建立责任清单,加强节点督办,强化协调服务,加大水、电、气、路、网、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组成专班每周研究项目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每月听取一次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全程跟踪服务。绛县县委、县政府统筹全县上下“一盘棋”发展思路,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县区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经常深入建设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和难题。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强化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当好政策宣传员、企业服务员、征收战斗员,全周期做好服务保障。先后协调解决了鸿源纸制品项目资金困难、旭灵电子征地草莓大棚拆迁、鸿源纸制品项目设备安装、立力同和项目用水、太原锅炉集团低碳节能热力项目环评手续办理等问题,帮助山西瑞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股改上市。截至7月底,共解决项目建设难题15件;疫情期间,接送区辖保供车辆2300余次。


三是保障机制健全。县、区两级项目管理部门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督办考核机制,对重点项目加大督办检查和通报力度,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督查,建立督查台账和问题清单,对账销号。对招商引资、对上争取、项目建设进行排名通报,在全县上下倡导形成了以项目论实绩、论成败、论英雄的导向,将项目建设作为选用任用干部的参考。上半年,开发区结合开展党员干部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对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慢作为的专班人员、党员干部进行了约谈,并亮出红牌警告。

        二、发展谋划到位,目标思路符合实际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定实措施,依托现有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钢企服务四大产业园区,目前建设雏形初显。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中信机电、亚新科、中设华晋为龙头,培育壮大新兴装备制造业,以国家紧缺的大型和精密铸锻件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及总成件。如,辖区企业亚新科引进高端智能制造生产线,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了附加值,实现了产能最大化;中设华晋新增一条履带板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5年,该园区有望实现产值150亿元。


新材料加工产业园,以现有的中科晶电、博翔汇良、山西聚能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同时可引进其他新材料生产企业,全力打造新材料生产基地。如,积极搭建上下游企业对接平台,引导链主企业博翔汇良与三家炭黑企业进行区域协作配套,夯实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配套环节基础。到2025年,该园区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


大健康产业园,以建设医药食品基地为方向,大力发展中药深加工及医药上下游产业,重点推进丕康药业、浩之大生物等一批项目实施,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如,浩之大与上市公司四川国光发挥在各自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取得了较好成效,是跨区协作配套中发挥乘数效应的示范案例。到2025年,该园区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


钢企服务产业园,以周边 21家钢铁企业,6000万吨钢铁产能为基础,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建鼎新材、恒晖综合资源利用、皓昆耐火材料等钢企服务产业发展。如,瑞洁环保和皓昆耐火材料是钢铁企业的供应商,围绕钢铁企业做产品供应服务;建鼎新材、恒晖环保围绕钢企做废渣处理;目前已经形成的11家企业和项目实现了上下游配套,横向关联的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了循环化发展。到2025年,该园区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


三、规划布局到位,调区扩区科学合理


绛县经济开发区是我省较早成立的一批省级开发区,该区所处乡镇(卫庄镇)占开发总面积的87.7%,属国家级主体功能定位的农业主导区,导致园区规划环评不能通过审批,加上主导产业不够明确,已不能完全适应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要求。对此,县区主要领导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调整边界范围。县区两级主要领导与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充分沟通,寻求调区思路,在开发区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即调出卫庄镇范围不能开发区域,调入安峪工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和陈村孵化园,卫庄镇的面积在开发区下降到30%。此项工作完成后,理顺了开发区规划环评报批路径。


二是调整主导产业。为了更高质量发展项目,解决产业散、乱、小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及开发区领导班子多次奔赴省商务、发改、工信、环保、自然资源等5个厅局。递交调整主导产业申请,通过不懈努力,于2021年12月2日,山西省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同意绛县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调整为“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新材料”,为下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开辟了道路。


四、全员任务到位,招商引资成果可喜


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思路很明确,始终能够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方向,精准靶向招商引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开展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乡友招商等方式,加大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力度。一是瞄准重大项目。突出招大引强,把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高科技含量、名牌企业、创税能力高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围绕已经形成的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提升产业的配套能力,增强已引进企业的根植性。三是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在产业转移重点源头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对这些地方民营经济流动特点认真研究,找准方式,县区先后抽调12人赴重点招商区域进行基地化全天候招商;两级领导班子先后40余次带队赴太原、北京、上海、广州、河南、湖北、深圳进行项目对接、校区合作洽谈,掌握了招商引资的主动权。


先后引进了山西博翔汇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生产线项目、山西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山西龙纤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等,集聚了一批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未来产业高端化项目,形成了具有绛县经济开发区特色的项目集聚区。


五、集中攻坚到位,项目建设氛围浓厚


绛县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责任心,坚持“项目第一支撑”导向不动摇,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建立健全包联帮扶推进制度,对实施项目建设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攻坚落实。上半年,县区2022年投产或部分投产工业项目有6个,总投资25.24亿元;在建项目有8个,总投资24.55亿元;已落地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有9个,总投资44.6亿;达成合作意向正在洽谈的项目有5个。


一是多方联动,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在建鼎新型建材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韩庄村一农户对地上附着物赔偿漫天要价,他拒不露面、拒接电话,与工作组“冷战”持续三个多月。后通过多方沟通、反复联系,才将其从外地约回家中见面。其返乡后,开发区、卫庄镇项目专班工作组多次联合支村委会上户做思想工作,并积极与县土地、城建、司法、法院等职能部门进行对接,邀请相关负责人共同上户宣讲政策、释疑解惑,设身处地为其算好效益账、感情账、政策账和法律账,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和法律手段的震慑下,该户主解开了“心结”、卸下了“武装”,签订了协议,顺利地推动了项目的征拆进度。


二是多向发力,以亲朋好友攻关破冰。山西皓昆新材料项目拆迁对象是一名个体工商户,会算个人账,精明过头,不好打交道,自始至终对项目工作组不予理睬。面对这种情况,项目工作组一方面在生活上给予其关怀关照,对其嘘寒问暖,让其感受到温暖;另一方面,通过全面调查摸排情况,找到其姐夫对经营的水果、蔬菜店与相关企业工会进行对接,为其主动开拓市场,打开销路,这一举动落实后,为该项目快速建设争取了两个月的工期。


三是多面攻坚,将各种办法有机结合。山西博翔汇良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全国最优的特种石墨生产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是国家级高技术企业,是中国唯一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特种石墨企业。山西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征地130亩,后期征地400亩。项目征地前期,当地部分老百姓不仅不配合、不签约,还私下串户鼓动其余户主联合对抗。项目工作组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成功化解困境。第一步,工作人员坚持分批上户做思想工作30余次,把政策讲透,把规定讲清;第二步,千方百计找到户主的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做思想工作,共同争取户主的支持;第三步,在依法维护户主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做好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县区两级项目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在多方明之以理、示之以法、动之以情的耐心劝慰下,最终户主不但自己签订了征拆协议,还帮助带动了其他五户村民的签约。


六、改革集成到位,营商环境普遍认可


绛县经济开发区聚焦改革任务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效”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审批机制。通过问访调研、群众反映,开发区服务环境获得投资者广泛好评。


一是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配套制度。按照“做细做小做全”的工作理念,新修订了开发区“全代办”推进方案,使代办程序更加规范。在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实现审批程序再“瘦身”。截至目前,成功摘牌5宗标准地。分别是:山西恒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5万吨/年固(危)废弃资料综合利用项目(一期)152.07亩;山西博翔汇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碳基新材料(特种石墨)建设项目(一期)129.37亩;太锅集团集中供汽项目32.89亩;旭灵电子年组装加工15000套节能冷却设备、智能供暖设备、机电设备项目13.28亩;鼎业机械年加工10000吨数控机床配件项目30亩。


二是探索企业承诺应用范围。从经营场所、到位资金等证明事项再到建设内容、设计方案、城市建设配套费缴纳等均可以选择承诺方式办理。


三是细化区域评估数据应用。将开发区完成的压覆重要矿床、区域水土保持、区域洪水评价、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区域能评及规划环评(修编)、地下文物勘探等评估数据,积极推荐企业无偿使用,节省了企业收集数据时间。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