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快讯快讯
本网讯 县乡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忻府区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部署要求,把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乡镇领导班子作为换届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好干部标准,以事业需要为上,严格标尺选人,树正导向选人,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适应乡村振兴事业所需的好干部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截至3月18日,忻府区11个乡镇换届工作全部结束。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的领导是搞好换届工作的重要保证。1月14日,忻府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崔向松任组长的区乡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在方案制定、人事安排、组织选举等关键环节把关定向。区委常委会就换届工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审议通过了《忻府区区乡党委、人大、政府及区政协换届工作方案》《忻府区区乡人大换届选举实施方案》《民主推荐部分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工作方案》等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相关政策程序,确保了乡镇换届工作始终在政策框架和法律法规范围内健康有序进行。强化工作统筹,成立了5个乡镇换届指导组、6个区乡换届工作协调组,建立健全了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纪检部门监督执纪、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夯实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工作基础。
深入调查研究,强化分析研判。选好干部是搞好换届的关键,深入分析研判是选好干部的基础。忻府区及早谋划,提前安排,把分析研判列为选拔干部的重要环节,在换届前开展乡镇领导班子专题调研行动,了解队伍现状、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把现状搞清、把情况吃透,防止换届时干部考察一考定终身。坚持下足绣花功夫,乡镇班子成员“人人过”,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与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面对面谈话,对全区干部队伍现状进行调研摸底,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现实企盼。区委组织部成立4个区乡换届调研组,围绕乡镇领导班子总体运行、整体结构、优化方向及领导干部个人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等方面,深入乡镇(街道)同领导干部座谈,结合平时掌握的考核、巡视、谈话、审计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做到换届人事安排心中有数、手中有人。
树正导向选人,突出实绩用人。选出敢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好干部,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忻府区牢固树立“以结果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从有基层工作经历、勇挑重担、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中发现选配优秀人才,制定了《关于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案》,选拔“五方面人员”28人,其中乡镇事业单位人员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4名、选调生3名、农村第一书记8名、驻村工作队员5名。优先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把推进乡镇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重大斗争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组织区直9个相关单位就党的建设、意识形态、“三零”单位创建、集体经济、法治建设、村容村貌、疫情防控等工作对推荐出来的优秀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现场评审、打分排名,通过“赛场选马”把好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
强化监督执纪,严肃换届纪律。换届风气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集中检验。忻府区始终把正风肃纪牢牢抓在手上,召开区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专题谈话会,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严格遵守“十严禁”换届纪律,自觉遵守换届纪律。 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印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强化换届监督工作的通知》,综合运用报纸、网络等媒体,集中宣传换届政策和换届纪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强大舆论氛围。强化监督执纪,建立了由组织、执纪、司法、审计、舆论、群众监督组成的立体式监督体系,加强对推荐、考察、选举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把有效监督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组建4个换届风气督查组,通过巡回督查、现场监督、专项巡察全面加强对换届风气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整个换届工作平稳顺畅、风清气正。
通过这次换届,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显著提升,结构明显改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党政正职平均年龄39.5岁,比上届降低了4岁,其中35岁以下有7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比上届增加13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比上届降低了2岁,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47名,占比39%,30岁以下的干部12名,占比10%;班子成员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有110名,占比91%;女干部21名,占比17%;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61名,比上届增加20名。换届后乡镇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专业性、互补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配备,换出了新活力、新气象,为建设“首善忻府”、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