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中旬,山西省原平市的春播工作已基本结束。笔者分别来到位于市郊的几家肥料零售商所在地,发现他们所经营的肥料已所剩无几,几家总共加起来也不过20吨的样子。与早些年春播结束后的储备追肥状况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肥料零售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是土地流转后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绝大部分种田大户直接从省农资进货,挤占了零售商的市场份额;二是不少农村采用团购的方式购肥,也使零售商的市场有所流失。三是追肥减少,小额肥料市场同样受到挤压;四是零售市场放开后,零售商增加,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然而,作为一个有120万亩土地,36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市(县)来说,仅靠一两家农资公司来经销肥料显然是不够的、遍布全市18个乡镇的上百家肥料零售商,在春耕生产中为农民提供购肥方便的成绩还是功不可没。因为虽然土地流转一部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但是散户种植仍占大头,众多的农户种地仍需要肥料零售商来供应肥料。不少肥料零售商一来为乡里乡亲提供购肥方便,二来也为自己增加一些微薄的收入,他们及时调整思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主要调整思路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营场地由市区向农村转移。以往不少零售商的经营场地绝大部分集中在市区与乡镇,然而市区与乡镇的租金较高。为了降低成本,不少肥料零售商的经营场地向农村废旧宅基地与场院转移,大大降低了租用成本。二是变长年经销变季节性经销。早些年,不少零售商都在长年经销肥料,啥时去买都有货。如今变成季节性经销,只在春播、夏播期间有货,其余时间则关门干别的挣钱。三是做到计划进货、送货上门,不少零售商在秋收后便开始入户登记,收取少量定金、肥料给以适当优惠,肥料进回后直接运货上门,虽然减少利润,但周转加大,减少库存,也挺合算。四是依靠经纪人销肥。不少零售商在村里都有“经纪人”帮助销肥,零售商按推销比例给以提成,从而扩大了业务,增加了收入。
无论在什么时候,零售商都是对肥料市场的必要补充,不能缺位。但必须及时调整思路,才能适者生存,对肥料供应起到必要的补充。
( 张改云)
责编: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