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环境环境

向外国学点什么?看顺顺贷如何应对后P2P时代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7/7 15:43:09

  经历了去年“P2P跑路”的高发期,今年年初以来兑付危机也层出不穷。不过,随着各界对于中国P2P的风险意识、监管细则不断强化,“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在改善,真正好的平台也在蓬勃发展。当前中国可谓进入了“后P2P时代”,在这一阶段,顺顺贷应该像P2P行业诞生地美国学点什么?如何高效利用大数据等以加强风控管理?

  

 

  “尽管中国各界似乎已将P2P与‘跑路’画上等号,但据我了解,今年以来,好的平台正在兴起,其在大数据运用以及风控方面并不比美国逊色。”

  美国P2P行业鼻祖LendingClub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经验对中国同行具备参考价值,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是完善的风控体系。如LendingClub在接到借款申请之后,依托美国三大征信局完善的数据信息,借鉴全美统一的FICO评分,并利用自身风控模型,能够对借款人信用资质进行高效的审核评分,从而迅速进行放款决策。

  顺顺贷:应对式与主动防范

  2016年,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要求。加强风控,控制溢出风险是其中的关键词。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机构批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欺诈和风险进行为期不到一年的整治。

  自2014年以来,伴随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平台跑路事件、项目逾期事件不断爆发。据业界比较认同的数据,2015年全国有约660家平台跑路,今年1~2月又有约200家平台跑路。

  尽管此前LendingClub也传出过丑闻,但其和美国所有的P2P网贷平台至今未出现过类似中国平台的“跑路事件”,更鲜有听说平台充当“资金池”。这与美国对这一行业的严格监管、启用征信体系、实施大数据风控都息息相关。

  首先,美国监管部门的行动快速且坚决。比如2008年LendingClub因为没有满足合规要求,因此被勒令关门。关门半年后,根据美国证监会(SEC)的要求进行改造,借了银行牌照、完善信息披露,并不是像中国P2P行业乱象出现一两年后才陆续修正。

  此外,LendingClub诞生之初,美国社会已拥有完善的征信机制和信用体系,美国网贷平台所采用的借贷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这也是其与国内P2P模式存在的较大差异。

  借鉴全美统一的FICO评分,并利用自身风控模型,能够对借款人信用资质进行高效的审核评分,从而迅速进行放款决策。尤其是LendingClub通过将借款人信用等级划分为A到G这7个不同级别,可以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差异化定价。

  需要注意的是,中美两国金融环境和征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有差别的,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兼顾中国市场自身的特点。

  对于中国的征信体系打造,首先,需要政府及监管部门推动,建立统一完善的全国性征信系统,同时要减少P2P平台接入统一征信体系的障碍;其次,行业和平台自身要结合市场和业务特点,探索有效的风控方法及手段,并加强行业数据共享,提升整个行业的信用审核效率。

  此外,P2P平台在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循监管部门对于P2P行业信息中介的定位以及所划定的各项业务红线,确保业务开展的合法合规性。无论如何,创新均要将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顺顺贷:大数据征信是关键

  

 

  顺顺贷总裁张海南认为当前对于网贷平台而言,缺乏数据征信是极大风险之一,这也是“后P2P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很多借款人的征信数据确实比较缺乏。在这种背景下,除了政府监管部门尽快出台促进个人征信市场发展之外,P2P平台需要创新信用审核和风控的技术手段。

  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借款人数据进行合法采集,与合规的大数据提供商合作获取相关的数据,以及行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等方式,通过尽可能多的数据来源,提升信用审核的效率,降低借款人信用风险。

  不过必须承认,大数据在提升信用审核效率及精准性的同时,也会有自身的局限。目前行业主流平台,采用的是将传统的线下审核与大数据建模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层层把关来降低风险,因此在数据来源上也是多元化的。

  目前,国内网贷平台资产获取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通过线下团队寻找有需求的借款人和借款企业,并对其进行信用资质的审核;二是借款人或企业通过线上渠道进行申请;三是通过与担保、保理、融资租赁等机构合作,获取借款项目。随着“资产荒”加剧,各家平台也都在积极创新,开拓更多的资产来源渠道化优势的“幸运儿”。

 

 

免责声明: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西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本网栏目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