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忻州市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成了当年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2013年忻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47%。
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比上年有较大增长,能源加工总效率明显上升。2013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同口径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5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4.54%,能耗增速低于生产增速8.4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减少0.18吨标准煤。能源加工总效率较上年提高3.25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2013年,忻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合计1671.5万吨标准煤(不计加工转换产出量),同比增长32.8%。其中,原煤消费1809.6万吨,折合标准煤1292.6万吨,同比增长35.7%;洗煤消费242.3万吨,折合标准煤218.1万吨,同比增长16.4%;焦炭消费29.2万吨,折合标准煤27.5万吨,同比增长89.7%;煤气消费0.56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8万吨,同比增长21.8%;天然气消费2.5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2.9万吨,同比增长13.4%;石油消费11.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96%;电力消费77.1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94.8万吨,同比增长15.5%;煤矸石、生物质能等其他燃料消费41.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6%。原煤和焦炭与2012年相比增长更快,主要原因在于我市工业企业中新增了火力发电和化工企业,原煤和焦炭的消费量增长迅猛。能源消费结构不但没有得到优化反而更偏重于粗级消费。
(三)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水平同比下降,分行业看四降二增。201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8.2%、17.8%、6.2%和1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增长39%和11.8%。
(四)大多数县(市、区)能源消费增幅低于工业生产增加值增幅。2013年,只有静乐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正增长。其它县(市、区)的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五台县、定襄县、忻府区、五寨县、保德县、原平市的降幅均在10%以上。(见下表)
2013年分县工业能耗情况表
综合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
同期增减
(%) 万元工业
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 比上年
同期增减
(%)
忻府区 67.67 -4.57 3.15 -15.55
定 襄 13.20 -14.26 1.32 -22.27
五 台 18.00 -29.59 1.96 -38.51
代 县 15.76 7.25 0.47 -6.58
繁 峙 23.09 6.35 0.44 -6.55
宁 武 6.07 -0.35 0.20 -9.82
静 乐 35.49 48.10 5.03 28.78
神 池 0.03 8.24 0.02 -4.47
五 寨 0.13 -23.60 0.07 -34.25
岢 岚 4.90 8.15 1.12 -6.28
河 曲 230.32 6.11 5.08 -6.92
保 德 44.92 -0.55 0.74 -11.91
偏 关 6.48 -0.14 0.75 -8.39
原 平 283.87 1.47 5.33 -10.52
二、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因素分析
2013年,忻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7%,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全市工业能耗影响较大。2013年我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耗同比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的21%,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节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工转换效率稳步提高。加工转换是生产二次能源的主要途径,设备技术更新在生产二次能源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意义重大。2013年,忻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66.35%,比2012年提高3.25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加工转换效率为39.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洗煤加工转换效率为9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炼焦加工转换效率为89.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供热加工转换效率与上年持平,热电联产加工转换效率为45.4%,同比下降0.3 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耗能行业投产,导致节能降耗难度加大。2013年我市化工、火力发电行业的新投产,造成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大幅增长,给全年的节能工作带来新的压力。根据部门的信息反馈,2014年我市仍有高耗能企业投产,高耗能企业的新投产必将引起工业部分能耗的增长,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煤炭消费经济模式依然突出。煤炭是我市当前的主要能源,存在利用效率低、污染重的特点,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有不可逆的破坏。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合计达到1292.6万吨标准煤,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近八成。能源消耗对煤炭的依存度比上年再次提高。
四、对策建议
针对忻州产业结构现状及今年可能要投产的企业信息,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整体考虑我市的节能工作:
(一)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业准入
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严格产业政策准入,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扩大节能降耗重点关注面
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水泥、电力、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还要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由原来关注生产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要大力推进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节能降耗,促进社会生活领域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高度关注全社会以及分行业的电力消费走向
电力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发展越快,对电力的需求就越多。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一般是正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在关注工业能耗的同时必须关注电力消费的走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电力消费的主体在工业,2014年要关注工业内部用电的分配和走向问题,对于那些高耗电低产出的行业要从政策方面给予约束和限制,给那些用电少创造产值多的企业腾出发展的空间,这样既节约了用电量又激励了新型节能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又可实现节能。
(四)扩大能源综合利用规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要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对从事能源深加工的骨干企业,增加研发经费。一是鼓励、支持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引进、开发和应用节能新技术,对节能设备引进全部免税。二是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三是加大“三废”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和各种余气、余热等,增加利用种类,提高利用比例和效率。
(王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