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专访专访
徜徉于五彩缤纷的教学课堂,挥洒着引航励学的辛勤汗水,他心怀感恩,情系教育,在英语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扎根农村献青春,追逐梦想育桃李。他就是楼子营初中学校英语教师田文彦,他26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满腔热忱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诠释了他对山区孩子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当我们走进楼子营初中的校园时,你就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穿着一身蓝西服、两鬓斑白田文彦老师的身影,跟前时常有一些喜欢英语口语的同学和跟他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中年“老外”。他没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劳模光环,没有高职称,只有一片绿叶能够生产的能量。他原本是上世纪80年代末山西师大外语系的高材生,本来应该能留在县城高中任教,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但他没有为之动心,主动要求回家乡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在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扎根农村,爱校如家
田文彦是河曲县楼子营镇天洼村人,1990年8月正值青春年华的他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带着一腔热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楼子营任教,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学校领导把教三个毕业班英语的重任交给了这个忠厚老实的年轻人。田文彦二话不说,满口答应。从那一刻起,他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爱心奉献给他的学生和教育事业,除了上好每一节课,他还利用课外时间、节假日找那些学困生谈心,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补课。他勤奋踏实的工作表现和优秀的教学成绩使学校领导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田文彦,真的是忠于职守、踏实肯干,看来我们学校的‘外教’真是后继有人啊!”
农村的自然条件差,好老师都不想来农村,尤其是农村学校那时没有专业英语老师,这样小学根本不开设英语课,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生改带的,还有的是县进修校培训的,许多学生入不了门,跟不上老师,他作为一名科班出生的英语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平时周末和寒暑假免不了有些家长找他说给孩子补补英语,并且说:“我们也晓不得,就全拜托你了”。于是他自制教具,亲手设计了英语国际音标挂图,自己买了录音机和磁带,寒暑假在自己的小院里为这些山里娃补英语。有一次下大雨赵家口的一个女孩名叫李雪琴没有来,他晚上步行去了她家给这个女孩补课,后来李雪琴考上了大学,家长拿着一袋红薯来看他并且说:“我们农民人家也没有什么贵重礼物谢你,你别嫌弃就收下吧。”他盛情难却就收下了。2003年河曲的理科状元杜丽娟、2004年的文科状元赵甲、2006年的清华大学生梁波初中时都是他给补过课的学生。每逢提起这些学生他心里无比高兴,经常给后来的初三学生讲述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和学习方法。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上天这一点甜蜜的馈赠,对于田文彦老师来说只好成为最大的奢望,忘我的工作,加上出身贫寒的他,最后落得个“家贫难管妻”的尴尬境地。上课、早晚自习,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办公室,农村教育经费少,早晚自习还有寒暑假的补课都是义务,但他从无怨言。在三尺讲台上急同学所急、想同学所想,早把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抛之脑后,而此时的妻子不理解丈夫,认为自己的家庭真是“男人入错行,女人嫁错郎”的组合。终因“夫妻不和”2003年妻子和他分居,几经周折,但由于丈夫忙于教学,整天不在家,后来妻子一气之下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他离了婚。从此,田文彦老师除了工作,每天还要给俩孩子洗衣做饭,又当爹有当娘,常常忙的顾不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再后来给他提过婚的不少,但他总是说咱没本事,就会教个书,养活不了老婆,被他一一拒绝了。“老光棍”的窘迫,不但没有摧垮田文彦老师工作的斗志,反而更让他身不离校,心不离教,他一心扑在教学上,顾了小家顾大家,正如田老师所说“既然选择了教育,我将尽心尽力;既然选择了农村,我将无怨无悔。”这是他的座右铭,并一直在践行着。
二、刻苦钻研,爱岗敬业
多年来,在关心学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基础之上,田文彦老师还挤出休息时间不断学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效果好的教学路子,田老师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乐趣,更加恋上了这清贫而幸福的三尺讲台。
围绕河曲县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中,田文彦老师积极投身于初中英语教研教改大潮,他乐意去做有价值的尝试与探索,他想谱写一曲乡村教师为人师表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壮丽乐章。他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多年来的从教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收获,创作出了最新国际英标教学挂图,这一创作为其他老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捷径和方法。
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如初三英语课本里有两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话题是看病,另一个单元的话题是购物。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他精心设计把这两个单元整合在一起,编成了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售货员和家长。家长领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看病,让学生合作、探究各个角色的台词。这样学生在动中学、学中用,课堂气氛活跃了,从见到医生的问候、医生的诊断、如何买药、药是如何吃,故事表演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勇于实践。学生们说,上田老师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每年的中考中英语平均分都超县平均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因为田文彦老师的坚定信念和不断的进取,多年来为家乡输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田文彦认为,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多年来他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传给青年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促使青年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熟和快速发展。因为他出色的工作表现被提拔为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英语教研组这一团队不断激发创作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多次被评为河曲县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初中教师统考表彰会中被评为优秀教研组,他本人获县教育局兼职教研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都有多个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结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河曲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充分肯定。一批年轻的教师也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成长起来,近几年来有五位教师成为县教坛新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工作扎实、成绩显著
从教26年来,尽自己一切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的孜孜追求中,田老师把教育能演绎成一场美好的相遇,学生像一颗颗种子,他们在流逝的时间里,逐渐长出青春的色彩,眼看着他们一天天在长大。为此,田老师富有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连续20多年的好成绩是田老师付出心血和劳动的结晶,同时,基于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工作态度,田老师也得到了很多的表彰和鼓励,2000年,田文彦被河曲县教育局评为“初中英语教学能手”;2008年,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11年,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委员会举办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征文中所撰写的《初三英语教学顿悟》荣获二等奖,并被华中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出版;同年,因模范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晋绥老区教育事业,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被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协会授予“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2012年、2013年所撰写的论文《中学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等级的句型》、《不规则中找规则》、《谈谈农村中学的生死存亡》三次获得二等奖;2014年,在全国教师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中荣获二等奖;且被评为河曲最美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先进事迹在全县广为流传;今年,他所制作的《最新国际英标教学挂图》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自制教具评选优秀奖。田文彦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踏实工作,广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田文彦看来,这恰好圆了儿时的教师梦,能为农村的教育尽绵薄之力,他感到自豪。他切身感到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明天,农村教育就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希望,越来越他掂量出了这份工作的重要,也就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心。
26年来,田文彦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全部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很恰当地概括了田文彦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田文彦老师荣获诸多荣誉,这是对他的褒奖,更是对他在教育战线上奉献青春扎根基层最好的诠释。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相信,淡泊名利的他会为了这份光彩的事业,幸福的事业,一如既往的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到永远。(作者 周建华)
河曲:扎根山区二十六年的好教师田文彦
河曲:扎根山区二十六年的好教师田文彦
河曲:扎根山区二十六年的好教师田文彦
责任编辑:朱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