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

王斌--创造横反书法独特技艺

来源:中国网 作者:小艺 发布时间:2016/11/3 17:57:38

  王斌,男,1943年生,山西万荣人。幼年家贫,曾跟母亲逃难到陕西。60年代,因生父的历史问题,他被划为“黑五类”子弟,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虽然少年不得志,但他很有毅力,只要认准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他苦练横反书法,抄写了《毛选》、《邓选》、《唐诗三百首》、《三个代表讲话》等,达数百万字之多。现为国家文化部诗书画院高级顾问、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家书画院院士、中国名家书画交易网艺术顾问等。

  

  中华古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书法源远流长,如今千年浩瀚历史的书苑又添一瑰宝——横反书法。汉字横反书法就是用笔横着写字的方式写出可以竖着看的反字,颠覆了汉字书写的习惯。寻常看,横反书法的作品笔画、结构清楚,却怎么也看不懂,宛如天书;然而当您将纸竖起来再翻过背面,才惊见一幅龙飞风舞、出神人化的书法佳作!横反书法是汉字书法的发展和延伸,属于书法文化庞大枝系中的一支。其创始者便是杰出书法艺术家、著名横反书法家山西万荣人王斌。

  汉字反写,历年历代不是没有人尝试研究,但都只是仅仅反写而已。但王斌的横反书,却是将纸横放,用笔横写,写出竖着才能看懂的反字。相当于正常字逆时针旋转了90度,写完后整张纸竖起来,看到的是反字;再从背面看,才是正常的竖行文汉字。简言之就是横变竖,竖变横,撇上提,捺下沉;上为左,下在右,左为上,右则下。用笔横写字的方式写出可以竖着看的反字这种书法的特点是速度极快、行笔流畅、遒劲有力、字体浑厚俊美、保密性极强。

  

  三十春秋磨—剑 横反书法中华奇

  横反书法源于生活,并以艺术的形式回馈社会,终将渐臻完美。用王斌自己的话说:“我写横体字已经43年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唐诗三百首》共200余万字。我当时就把这种字叫保密书法,改名为横反书法是来北京以后和书法家们商量命名的,是对文字书法的一种创新,我是原创意人。横反书法在民族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文字体系,填补了国家汉字书法文化中的—个空白。”

  1943年,王斌出生在山西万荣贾村乡杨郭村。继父是一个非常善良而有才华之人,在村中颇有名气,乡亲们写对联、刷标语都来找他。继父对孩子们非常好,也将那份乡间不多见的儒雅感染给了他们。1957年,王斌14岁,正在读小学。某天,在乡供销社任会计,时常负责接待工作的父亲,迎来了—位书法大家——当时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舞美研究,受国家博物馆委托来山西考察的王遐举老先生。王斌跟在父亲身边,目睹王老先生先后用左右手在案牍之上执笔如剑,笔走龙蛇,转眼间挥就两幅墨宝:“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

  这—幕,拉开了日后王斌书法人生的序幕。从那时起,他便不断临摹王老的隶书墨宝,而这两幅字的内容也成了他的人生格言和书法艺术成就的预言。

  小学毕业后,王斌回村务农。17岁,他做生产队的财务工作;18岁,他当了大队会计,3年后成为大队财务股长。回忆起那段岁月,王斌感慨地说,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我,我为人民公社开大会写会标,写标语,搞宣传,村里的字都是我来写,—米大的字不打底,就是实践练出来的。

  

  1972年,王斌被调往贾村公社任办公室干事。由于经常做会议记录,而纪要、笔记时常被人翻看,出于保密的考虑,王斌琢磨开了反写汉字的方法。他从一个字一个字地揣摩开始,渐渐对“反书”得心应手。由于是纸张两面写,密密麻麻的反字如同天书,这下再不愁泄密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平日里抄报纸、写笔记他都用这种反写汉字的方式,并且不断改进,渐入佳境。30年间,他数次调换工作单位,无论在哪儿无论多忙,他每日必坚持研习反书,日日感悟精进。

  2001年元月,王斌从电视上知道了以趣味性项目申报而闻名于世的吉尼斯。他心里一动:我何不用横反书法抄写—部长卷,申报—个世界吉尼斯记录,并作为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献礼呢?但写什么才够分量?王斌找到老友们商量。有人说抄写中国四大名著,经过慎重思考,王斌最后确定抄写《毛泽东选集》。

  从2001年4月11日动笔,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抄录工作,每天定额3000字,早上6时起床前突击抄写,中午下班休息时间抽空抄写,吃过晚饭后继续伏案,晚上12时以前没有睡过觉。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丝不苟,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稍有差错即弃之不用。整整一年后,如期完成。装订起来共有三十二本,他运用“横反书法”硬笔抄录《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诗词六十二首和《唐诗三百首》等历史文献百余万字。

  

  无心插柳满成荫 一鸣惊人古今稀

  2003年,不顾家人的劝阻,数九寒天里,61岁的王斌带了5000元进京奔波,开始了北漂生涯。成功的道路从来都充满艰难!王斌先住在南池子宾馆,一夜100元。10天后,他找到经理说明自己专程来京申报,请求住得便宜些。经理被打动了,绐他安排了个四人间,尽量不再安插客人,每天30元,就这样又住了—个月。后来他找到在北京的一个远亲,又在他家中住了—年,这期间他住了11个月的地下室,每月王斌让女儿把他微薄的退休工资早早地就领出来寄给他,有时候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尽管条件严酷,但王斌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抄写《邓选》,勤奋创作。

  当初无无心插柳,不料却绿满成荫。在京的—年大大改变了王斌的轨迹。他先是结识了—些圈内人士,渐渐进入了书画界并得到认可。他的作品开始进入军事博物馆展出,进而出现在各类书画展、慈善义卖会和拍卖场上。王斌的横反书法作品多次参展,人民大会堂、中南诲、国家博物馆均有收藏并作为我国政府级代表团送外宾的赠品,且编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多部词典得到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40多个外国驻华大使馆朋友们的赞赏与收藏。

  他捐赠给民政部的《百救图》被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收藏。他抄录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藏头诗被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永久收藏。他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藏头诗作品送交邵华和毛新宇手中。2013年,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促进会通过文化部选送王斌的作品参加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年—度国际书画节,王斌也因此获得了日本前相村山富市发给他的金奖。

  王斌抄录70万余字的《邓小平文选》1—3卷已经完成,正在立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2007年6月,他受聘于美国世界大学客座教授。山西省电视台于2003

  年11月以“书法怪杰”为题多次对他追踪报道。中央七台于2004年9月为王斌录有专访,并于如2005年l0月间多次播出。

  成功后的王斌荣誉纷至沓来,他是国家一级书法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中国东方古今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被世界华人协会聘为常务理事和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又成为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的高级顾问,至今已是中国国际书画院、北京浩天国展书画院等4家书画院的副院长或客座教授!被媒体誉为“书界奇葩”、“中华—绝”。

  

  百尺竿头更进步 独树—帜开流派

  王斌人如其字,谦和洒脱,苍劲浑厚。他的字体以其鲜明的大气磅礴、俏俊飘逸的手法在横反书法的艺术领域里,独领风骚。王斌用心感悟,用情抒怀。其独特的“横反书法”结构严谨,造型奇特,行笔流畅,遒劲有力,字体浑厚大方,保密性极强,能给人独特的艺术享受,深受社会与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三十年下来,无论行草隶篆,他都可以反书运笔,流畅自如,而且比正常书写更快、更得心应手。王斌横反书法日益成熟并具欣赏性,变成—种独具风格的特殊艺术品了,并且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肯定或研习。

  为此,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钱宪顺在《中国收藏家》杂志上为他撰文,《续千字文》作者、著名的书法家史昱正先生更赠诗赞道:“横反书法中华奇,文韬武略晋荣地,三十二年勤耕耘,一鸣惊人古今稀。”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长久以来都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的艺术手段。横反书法的独特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门书法艺术,还是人们终身养性的“良友”。乐观而与世无争是王斌的性格特点,他相信: “求人不如求己,有德自然有财”,对“善”和“孝”两个字,王斌认识很深刻,他说,对父母孝敬的人绝对可以结交。王斌曾经写了一副对联:山中石多真玉少,世上人稠知音稀。

  多年来在研究横反书法的过程中,王斌发现练习横反书法有益于大脑思维、增强记忆力和转变大脑思维定式。王斌已经70多岁了,练硬气功50年,他能为写书法站上6个小时,让人敬佩。王斌期望所拜会的挚友们习练横反书法,在挥毫泼墨、逸养心性之间求得身体康健、益寿延年。

  从三十年默默无闻,到一朝间媒体争相誉为“书界奇葩”、 “中华一绝”,王斌书法作品每平方尺定价被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认证为2800元起。如今,与众多专家名流交往颇深的王斌已不再热衷于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步人古稀之年的他仍然秉承一颗执著的心,继续潜心研究横反书法,企盼开创“汉字文化,开智天下”的书法新领域。每年王斌都要抽出近半年的时间做公益活动。王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要实现:是在几年内,为家乡捐赠建设一所百万元的学校。他还进一步做大了自己的“文化产业”——悉心琢磨出十二生肖百字图及百孝图、百寿图、百福图、百救图……皆受到海内外人士赞赏和购买、收藏……

  目前,王斌正在全力撰写有关横反书法的论文和一本《横反书法初学入门》的导读书,以期对横反书法进行深层次研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文字体系,成为可以独树一帜的书法流派。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